在调色时,在Log和线性这两种色彩空间中工作,可以对画面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
因此了解什么时候用Log?什么时候该用线性?两者有什么不同?在这两种空间里我们该用什么工具?对于调色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今天这篇文章来自于Cullen Kelly,介绍了这两种空间是怎么工作的,各自有什么特点,以及我们怎么在达芬奇中充分利用它们。
在Log空间里是怎么调对比度的
先来说说Log空间。对不太熟悉的朋友来说,Log是场景参考的色彩管理工作流程中默认使用的调色空间,也是我一直有在用的。本文我会用DaVinci Wide Gamut中间工作色彩空间,这就是一个Log空间。
要说在Log空间里适合做,而在线性空间里不太合适的操作,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调整对比度。来看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看看这个镜头。整体曝光感觉还行,不过我想稍微调整一下画面暗部。首先我们要添加一个串行节点。
第一步:添加串行节点
接下来,我想把调整限制在中灰以下的区域。为此,我要拿出我的秘密武器,把DaVinci Wide Gamut灰色色板拖到新建的串行节点上。
在实用工具里找到DWG色板,从画廊里拖过来
这其实就是我做的一个曝光图表DCTL。我把它的Total Steps值设为1,并关掉了Show Ramp。把这个DCTL拖到新节点上,就能得到一个纯净的DaVinci Wide Gamut灰色色板。
把DCTL拖到新节点上,就能得到一个纯净的DaVinci Wide Gamut灰色色板。
下一步是再添加一个串行节点。然后,打开自定义曲线,点一下链条图标把所有通道连在一起。
添加串行节点…
然后转到自定义曲线并将通道组合起来
接着,用吸管工具点一下时间线里的DWG灰色色板。这样就能在自定义曲线下方得到一个锚点。
使用吸管工具在自定义曲线中设置中间灰色
搞定这一步后,我们就可以把原来那个DWG Gray节点删掉了。然后,进到自定义曲线里,开始调整图像暗部的对比度。我一般会在最底部稍微打开一点。
现在,可以在自定义曲线的低图像上降低对比度…
让阴影部分的细节更丰富
这完全是我个人的审美偏好。我的做法不能说比别人的好或者差,我喜欢凭感觉调出我觉得好看的效果。
Log空间和人眼
调对比度是我只想在Log空间做的事。如果在线性空间里试着做刚才那个例子,可操作的范围就会小很多。曲线工具的反应也会感觉怪怪的,又敏感又难用。总的来说,在线性空间调对比度会很费劲,因为感觉不像Log空间那么直观和顺手。
Log空间其实更接近人眼的工作方式。因为人眼是按对数曲线工作的,不是线性的。你可以把线性空间理解成对物理光的一种模拟,就是现实世界里东西变亮变暗时的样子。
而Log空间的工作方式更像我们的眼睛。比如说,如果我把房间里的光线亮度翻一倍,我实际上不会感觉亮了一倍,而是会觉得亮度增加得没那么多。
左边的仪表是按Log方式反应的,右边是按线性方式反应的。
可以这么想,Log空间更适合处理那些跟感知和直觉相关的东西,比如根据偏好调整对比度。线性空间的反应方式更整体,待会儿我们会详细说到。
在Log空间里做外观开发
所谓外观开发,就是我们刚才说的那些根据个人喜好调整画面美感的操作。这种调整没有对错之分,完全看你想要什么效果。在Log空间里做这种调整会感觉更直观、更容易,因为Log空间的工作方式和我们的眼睛更像。
我们来看第二个例子,这个例子很好地展示了在Log空间里做外观开发的效果。
这是我们的第二个镜头,已经有了一点效果
这个镜头我已经做了一些处理,不过我想让阴影部分再冷一点。为此,我们先在时间线级别加一个串行节点,然后按刚才说的步骤设置DWG锚点:打开自定义曲线,拖过来DWG Gray色板,新建一个串行节点,用吸管设置锚点。
接下来,去上一个节点那里,把颜色通道分开,只选红色通道。抓住红色曲线,在自定义曲线下方往下拉。
把通道分开,往下拉红色曲线来调整效果
这样做会让画面少一些红色。阴影就会变冷,有点偏青色的感觉。
现在我们的阴影变得更冷了
这种调整完全是按个人喜好来的,在Log空间里感觉特别自然、直观。要是在线性空间里做这种调整就没那么顺手了。外观开发主要就是调整美感和个人偏好,所以在Log空间里效果更好。像这个例子里的调整,在线性空间里就很难实现。
玩转Lift和Gain
再来看第三个例子。我接下来要说的这个技巧,是我刚开始学调色时最先学会的。主要就是怎么平衡Lift和Gain。
我们用Log调整来改变这个画面
我们先从一级校色轮开始。首先,把Lift往左上方向拉,让画面变暖。然后,把Gain往右下方向拉,这样阴影会变暖,高光会变冷。这完全是按我自己的喜好来的,就是凭感觉在屏幕上调出我觉得好看的效果。
在Log空间里平衡Lift和Gain…
很容易就能得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在线性空间里可没法这么玩,因为数学原理不一样。这就是另一个我们只会在Log空间做的调整的好例子。这种方法,加上前面说的外观开发和调整对比度,都是那种基于感觉、直观的操作,在Log空间里做起来效果最好。
Log空间不太适合的情况
我是很喜欢在Log空间工作。它成为调色的默认空间是有原因的。但有些事Log空间也做不好。我们来看下一个镜头,聊聊线性空间。
下一个镜头是需要在线性空间工作的例子
这个镜头需要提亮一下。曝光有点暗,对吧?
如果我们在Log空间工作,要用什么来提亮这个画面呢?在Log空间里,最接近曝光调整的工具是什么?没错,就是Offset。
Primaries里的Offset工具是Log空间里最接近曝光调整的东西
那我们就用Offset来提亮画面,主要看人物肤色,调到满意的程度。不管做什么调整,我一般都是先看肤色。首先要确保主体看起来好看嘛。但是看看我们在Log空间调色时会发生什么。
用Offset调整后的画面
到某个程度,阴影部分就会变得发白,对吧?在下面的直方图里你能清楚地看到。用Offset调整后,零和图像底部之间出现了一个大缺口。这是因为Log空间里Offset的反应不是线性的,在整个色调范围内不均匀。
在Log空间用Offset调整会在阴影部分造成大的缺口
问题在于,阴影部分的反应比中间调和高光要快。结果就是,我们还得回去拉一下Lift来修复画面,这可能又会导致我需要再次提高Offset。
这就陷入了我在调色时特别想避免的一种情况,就是做一个调整又要做另一个调整来补偿。有时候这种情况是避免不了的。但如果能一次调整就搞定,不需要再做其他补偿,那离成功就更近了。
用HDR色轮
我们再用另一种方法来对比一下Log和线性的区别。这次我们用HDR色轮里的Global色轮,因为这个工具是给画面加线性增益的。其实它的原理和在串行节点上把Gamma设为Linear然后用一级校色轮加增益是一样的。
HDR调色板给画面加线性增益
唯一的区别是Global轮用的计量单位不一样。用哪种方法都行,不过这篇文章里我会用Global轮。
在线性空间处理曝光
用线性方法调整后的画面。注意看阴影部分的变化
看看用线性空间处理的这个画面,比Log版本清晰多了,雾化程度低多了。这是因为线性空间的反应更接近光度学。它在阴影、中间调和高光之间的反应是均匀的。曝光调整就是线性空间的一个优势,因为我们一开始就能得到更干净、更均匀的效果。用线性的Global轮调整时,需要额外补偿的地方也会少很多。
直方图清楚地显示了Log和线性调整的区别
当然,我可能还是想调一下对比度,但这不是因为出了什么问题。这只是因为我已经把曝光调好了,想再做点额外的调整。不是说在线性空间工作就永远不需要对画面做其他调整。但谁都肯定不想在一个会带来更多问题的空间里工作吧。
线性空间中的色彩平衡
我们说了为什么曝光在线性空间里效果好:它更接近光度学,而且能避免我们做完一个调整后还要做一堆补偿性的反向调整。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色彩平衡。我们再来看一张图。
色彩平衡在线性空间里也效果更好
这张图需要冷一点。看起来有点偏暖。我们先用Primaries Color Wheels里的Offset轮来做个Log调整。我们想让这个画面看起来冷一些。和之前一样,我主要看人物肤色来判断调整效果。
这是我们在Log空间里做出的更冷的效果
肤色看起来不错。现在,我们来对比一下,用HDR调色板里的Global轮在线性空间里做同样的调整。
这是用线性方法调整的同一张图
这个例子的区别很微妙,但在Log空间里,阴影部分变冷的速度比中间调和高光要快。这和我们之前说的曝光调整例子里阴影变白的原理是一样的。当我们在Log空间里调整平衡让画面变冷时,阴影部分变冷得特别快。
Log调整的不均匀性和非线性特点,导致我们需要做一些对抗性的调整。但在线性空间里就不会这样,因为线性空间在阴影、中间调和高光之间的反应是均匀的。
总结
这篇文章只是简单介绍了一下,但已经涵盖了我希望每个调色师在做调色时都知道的Log和线性的基本知识。Log空间适合那些基于感知的美学调整,线性空间适合纠正性的、绝对的、物理的调整。特别要注意的是,有些本来在Log空间里做的调整,其实在线性空间里效果更好,因为在线性空间里事后需要做补偿性反向调整的情况会少很多。
这就是线性空间的优势所在。用线性空间,我们能用对的工具做对的调整,而且不会产生不想要的副作用。这样我们就能把基础调好,然后专注于调色的其他方面。Log空间帮我们做那些基于感觉的美学决定,因为它的工作方式和我们的眼睛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