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2025广西鲲鹏计算产业生态发展白皮书
报告共计:34页
广西鲲鹏计算产业:依托区位优势构建数字生态,面向东盟打造发展新引擎
在数字经济加速崛起的当下,以鲲鹏计算产业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领域正成为推动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作为基于鲲鹏处理器的全产业链生态,其涵盖从硬件到软件、从产品到服务的完整体系,凭借高性能、低功耗的优势,已在政务、金融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强劲活力。广西,这个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阵地,正以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持续的生态建设,在鲲鹏计算产业的发展浪潮中探索特色路径。
全国产业浪潮:政策、技术与生态的协同演进
从全国范围来看,鲲鹏计算产业的发展已形成多维度推进的格局。政策层面,一系列支持文件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清晰指引,各地通过专项规划、产业园建设、技术攻关扶持等举措,推动鲲鹏生态落地。例如,浙江构建了“1+X”创新生态体系,江苏打造“硬件制造-软件适配-行业应用”全链条,深圳则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基础软件与工业软件领域发展,这些探索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技术创新是鲲鹏产业的核心驱动力。硬件方面,鲲鹏处理器持续迭代,以ARM架构为基础的鲲鹏920系列采用7nm工艺,性能功耗比领先业界30%,在大数据处理等场景中表现突出;软件领域,openEuler操作系统、openGauss数据库通过开源模式加速生态构建,已形成28个商业发行版和19个数据库版本,支撑起从底层到应用的全栈能力。同时,鲲鹏应用使能套件、开发套件等工具的迭代,不断降低应用迁移门槛,让开发者能更高效地基于鲲鹏架构进行创新。
市场与生态的协同则让产业活力持续释放。目前,搭载鲲鹏CPU的服务器在国内市场份额已突破20%,在自主研发芯片服务器中占比超50%,硬件厂商、软件开发商等6300余家企业共同孵化出1.8万余个解决方案,覆盖千行万业。开发者生态也日趋完善,340万鲲鹏开发者通过“学-练-赛-证”体系成长,成为技术创新的源头活水。
广西特色实践:政策引领与生态筑基并行
立足自身定位,广西近年来通过政策驱动、生态构建、人才培育等多维度发力,推动鲲鹏计算产业从引入到集群化发展的跨越。政策层面,广西先后出台《加快鲲鹏产业生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以鲲鹏技术为底座,构建覆盖硬件、软件、应用的全产业链生态,目标到2025年实现泛鲲鹏产业千亿级规模。
在生态载体建设上,广西打造了中国-东盟数字经济产业园,吸引近60家大数据、云计算企业入驻,形成涵盖服务器制造、操作系统研发、行业应用开发的产业集群。中国-东盟信息港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及9个市级分中心的设立,更让服务触角延伸至各地市,为企业提供适配认证、技术支持等一站式服务。截至目前,基于鲲鹏架构的软件应用已达136个,覆盖政务、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其中南宁作为核心,占比达77%,形成“核心引领、多点辐射”的格局。
人才培养是产业持续发展的根基。广西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南宁学院与华为共建的“数字技术产业学院”成为全国首个独立设置的鲲鹏产业学院,通过“理论+实操+认证”模式累计培养3100余名技术人才。连续五届鲲鹏应用创新大赛的举办,更吸引了众多开发者参与,2024年大赛涌现72份创新作品,培养430余名高阶调优人才,为产业创新注入新鲜血液。
现状与机遇:立足本地,辐射东盟
当前,广西鲲鹏计算产业已呈现“生态日趋完善、应用逐步拓展”的良好态势。在政务领域,鲲鹏技术适配成效显著,存量系统兼容迁移稳步推进;金融、电力等关键行业也涌现出一批标杆项目,如广西广电新媒体的“IPTV虚实融合系统”在鲲鹏架构下性能提升6%-31%,广西计算中心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开发效率提升20%。通过举办鲲鹏昇腾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大会等活动,广西已吸引超千家单位参与,“政产学研用”融合的协同创新网络逐步成型。
独特的区位优势为广西带来了差异化发展机遇。作为中国-东盟合作的核心枢纽,广西正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信息港等平台,推动鲲鹏技术向东南亚市场延伸。2024年,南宁获批设立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为跨境数据流动和数字贸易提供了高效通道,加上公铁海空联动的交通网络,让广西成为鲲鹏产品“出海”的理想跳板。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与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也为鲲鹏产业带来新空间。鲲鹏CPU的多核并发优势和低功耗特性,能有效支撑AI训练、边缘计算等场景,而广西正在推进的“人工智能+”行动,将进一步释放算力需求,为鲲鹏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创造条件。
未来方向:从“可用”到“好用”,构建开放生态
面向未来,广西正聚焦四大方向推动鲲鹏计算产业升级。在技术生态上,将强化开源实践,搭建“广西鲲鹏开发者一站式服务平台”,降低开发门槛,突破处理器适配、操作系统定制等关键技术;在应用推广上,计划打造更多行业标杆项目,推动“鲲鹏+工业互联网”“鲲鹏+智慧校园”等场景落地,让技术从“可用”真正走向“好用”。
更值得关注的是面向东盟的市场拓展。广西将针对东盟多语种、多场景需求,开发适配解决方案,推动与东盟行业标准对接;探索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共建产业合作园区,开展服务器组装、软件二次开发等业务;联合东盟高校培养本地化人才,设立“中国-东盟鲲鹏人才奖学金”,让广西成为鲲鹏技术辐射东南亚的“桥头堡”。
从政策扶持到生态成型,从本地应用到跨境拓展,广西鲲鹏计算产业的发展路径愈发清晰。依托数字经济发展浪潮和面向东盟的独特优势,这片热土正逐步构建起“技术自主、生态繁荣、辐射广泛”的产业新格局,为区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报告共计: 34页
中小未来圈,你需要的资料,我这里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