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国家“双碳”战略,助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7月22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环境协同治理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赴山东省东营市开展2025年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聚焦海上光伏发电与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以专业视角探索绿色发展路径,为区域新能源开发与生态协同贡献青春智慧。
在项目现场,负责人借助沙盘模型,向队员们详细讲解海上光伏平台的布局规划、海缆铺设路线等核心技术环节。
当天下午,实践队转赴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开展调研。队员们深入生产车间,近距离观摩150米巨型风力发电机组的装配过程。30米高的塔筒节段如同巨人积木般整齐排列,工人们正操作着巨型吊车进行精准拼接。"塔筒对接误差不能超过一枚硬币厚度,顶部的机舱相当于风机'大脑',组装时要像做眼科手术一样精细。"
当来到叶片装配区,三片80米长的白色叶片宛如航空母舰的机翼。"每片叶片要调校到最佳角度,单台风机年发电量可满足2000户家庭的用电需求,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万吨。在装配码头,巨型风机部件整齐排列,与碧海蓝天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现代工业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技术人员详细讲解了风机的运输、安装及运维全过程,特别强调了项目建设过程中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科学选址规避生态敏感区、应用气泡幕降噪技术保护海洋生物等,彰显绿色开发理念。
接下来,实践队将系统梳理调研成果,形成兼具数据支撑与战略思考的调研报告,为新能源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建言献策。
据悉,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环境协同治理实践队紧扣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锚定山东省“美丽海湾”建设目标,通过为期5天的实地考察,系统探究黄河入海口湿地修复、湾区生态治理及产业转型与协同发展模式。实践队严格遵循“理论准备-实地调研-成果提炼”路径,通过互动式座谈、沉浸式参观、情景式科普等方式,致力于为海湾生态修复与绿色发展总结可复制推广的“东营方案”。未来,实践队将继续以专业视角总结调研成果、加强科普宣传、深化实践成效,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治理体系贡献海大智慧与青春力量。
(通讯员:胡景轩 孙嘉远 栾立卓 李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