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机器人正逐渐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连街头巷尾常见的煎饼果子摊,也迎来了 “机器人摊主”。那么,机器人制作的煎饼果子味道究竟如何?这一话题引发了不少市民的关注与热议。
今年 5 月,一台全自动煎饼果子机器人在天津地铁 1 号线海光寺站 A 出口正式 “上岗”,吸引众多市民驻足围观。据了解,这款机器人能够实现从摊面糊、打鸡蛋,到翻面、加料、卷饼、装袋的全流程自动操作,制作一份 “鸡蛋果箅儿” 煎饼仅需 3 分钟。记者在现场看到,市民只需手机扫码付款,煎饼果子机器人便立即启动制作流程:机械臂精准地将面糊摊开,随后迅速打蛋、均匀地撒上芝麻,接着熟练地翻面,添加早已备好的配料,最后利落地卷饼装袋,整套动作一气呵成,制作标准高度统一,全程无需人工干预。
为还原地道的天津风味,设备方在原料配比上颇费心思。面糊采用绿豆面与小米面按 7:3 的比例混合,绿豆面的清香与小米面增强的韧性,有效防止了饼皮碎裂。果箅儿由上海专业厂家定制,确保口感酥脆一致,甜面酱则采购自天津本地老字号企业,其余配料也均来自本地供应商,从细节处保障 “天津味道” 不打折扣。
不少尝鲜的市民对机器人制作的煎饼果子给出了好评。一位刚购买了煎饼的年轻小伙表示:“整个制作过程充满了‘科技仪式感’,而且速度很快,特别适合我们这种赶时间的上班族。味道也不错,和我平时吃的手工煎饼没啥两样。” 在今年 2 月举办的厂甸庙会上,一位市民在品尝完机器人制作的煎饼后也称赞道:“扫码下单,三分钟左右就出锅,第一次吃机器人做的煎饼,味道还真挺不错!”
不过,也有部分市民认为机器人制作的煎饼果子缺少了传统手工煎饼的 “灵魂”。有市民评价:“虽然出品稳定、热气腾腾,但总感觉少了些‘人情味’。酱料涂抹得过于均匀,口感比较单一,果箅儿虽脆,却缺失了手工制作时那种随机的口感变化。” 还有市民打趣说:“这机器煎饼可谓‘赛博朋克版’,但要想吃到地道老味儿,还得靠大爷大妈的手艺,那才是真正的‘非遗级’体验。”
事实上,机器人制作煎饼果子并非个例。在北京,久秉机器人(北京)有限公司研发的煎饼机器人已在多地 “营业”,大约售出 50 万份煎饼。据该公司 CEO 于钦玮介绍,为打造这台煎饼机器人,团队历时 8 年,画了 2000 多张原创图纸,申请了 100 余项知识产权,使用近万个零部件,才实现接近熟练人工的制作效率,且目前仍在持续优化性能。其制作过程同样是通过机器臂自动化操作,选用不同工具完成摊面糊、翻面、放配料、卷饼等一系列动作,不到 3 分钟,一个热气腾腾的煎饼便能新鲜出炉,咬上一口,同样能让人唇齿留香。
在今年 8 月 8 日至 12 日举行的 2025 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全球首个机器人综合生态平台 ——“机器人大世界 2.0” 亮相,其中的机器人主题餐厅 “机器人焰究所” 里,也有一款机器人 “煎饼侠”。它通过机械臂将面糊摊开、翻面、放调料,最终制作完成一份煎饼,整个过程仅需几分钟。工作人员称,为实现这些功能,团队历时数年,绘制上千张图纸,测试使用近万个零部件,才达到接近人工的熟练效率和稳定品质。
总体而言,机器人制作的煎饼果子在口味上与手工制作的煎饼果子各有千秋。机器人制作的煎饼果子胜在出品速度快、标准统一、24 小时不间断营业,能满足快节奏生活下人们对效率的追求;而手工煎饼果子则凭借其独特的 “烟火气” 和手工操作带来的口感变化,深受注重传统风味与情感体验的消费者喜爱。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未来机器人制作的煎饼果子能否在口味和体验上进一步优化,与传统手工煎饼果子平分秋色,甚至开拓出一片新的市场天地,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