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产品从设计图纸诞生,到售后维护结束生命周期,每一个环节都蕴含巨大价值潜力。然而,传统模式下各环节数据割裂、协同困难,导致企业难以高效利用资源。这时,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它如同一条隐形的数字纽带,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紧密串联。
根据赛迪最新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 PLM 市场规模攀升至 152 亿元,年增长率达 19.7%,其中本土厂商市场份额突破 45%,在多个行业领域打破国际品牌的长期主导地位,开启PLM 系统技术突围与生态重构的新时代。
一、PLM 系统的核心价值
PLM 系统的核心,是通过统一的数据平台和流程管理,打破部门之间的隔阂。它能将产品从概念设计、工程开发、生产制造到售后服务的全生命周期数据进行整合,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与协同。例如,在设计阶段,设计师的修改可以即时同步给相关人员;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工艺问题,能快速反馈到研发部门;售后部门收集的客户痛点,也能成为下一轮产品迭代的重要依据。通过这种全链条的数据流动,企业能够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PLM 市场的竞争与发展
当前,PLM 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国际老牌厂商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全球化服务网络,在高端制造业占据一席之地;国内厂商则凭借对本土企业需求的精准把握和灵活的定制化服务,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同时,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融入,PLM 系统正从单纯的数据管理向智能化、协同化方向升级,竞争也愈发激烈。
三、企业如何选择适配的 PLM 厂商?
1、明确自身业务需求与痛点
企业在选择 PLM 厂商前,首先要梳理自身业务流程,找出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例如,是设计协同效率低下,还是生产与研发数据对接困难?是缺乏有效的售后反馈机制,还是工艺知识难以沉淀?只有明确了具体需求和痛点,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具备相应解决方案的 PLM 厂商。
2、评估厂商的行业经验与技术实力
优先选择在本行业有丰富实施经验的厂商,因为他们更了解行业的业务特点和管理需求,能够提供更贴合实际的解决方案。同时,考察厂商的技术研发能力,关注其是否具备持续升级系统的能力,以适应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例如,对于高端制造业企业,可能更需要具备数字化双胞胎技术的厂商;而中小企业则可考虑轻量化、易实施的云 PLM 方案。
3、考量系统的集成性与扩展性
PLM 系统需要与企业现有的 CAD、ERP、MES 等系统集成,实现数据的无缝流转。因此,要选择集成性好、接口开放的系统。此外,企业的业务会不断发展变化,PLM 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方便后续功能模块的添加与升级。例如,当企业开拓新业务或引入新技术时,PLM 系统能够快速适配,避免出现数据断层。
4、关注实施与服务能力
PLM 系统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流程梳理、数据迁移、人员培训等多个环节。厂商的实施团队是否专业、服务是否及时到位,直接影响项目的成败。企业应选择具备完善实施服务体系的厂商,确保系统顺利上线并稳定运行。同时,良好的售后服务能够及时解决企业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保障数字链路的持续畅通。
5、综合考虑成本与效益
除了软件采购成本,企业还需考虑实施成本、培训成本和后期维护成本。同时,要评估 PLM 系统上线后能为企业带来的效益,如研发周期缩短、生产成本降低、客户满意度提升等。通过对成本与效益的综合分析,选择性价比高的 PLM 方案,实现企业投资回报率的最大化。
四、结语
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征程中,打通产品生命数字链路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PLM各大服务商凭借各自的技术优势和行业经验,为企业提供了多样化的解决方案。从设计图纸的诞生到售后维护的结束,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准的管理与协同。对于企业而言,选对 PLM 服务商,就如同找到了一位可靠的数字链路建筑师,能够帮助企业构建高效、智能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