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伊朗的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原本这一合作看似顺利发展。2025年7月底,伊朗通信部副部长埃赫桑·奇特萨兹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盛赞北斗技术,称其能够减少对美国GPS的依赖,帮助伊朗在交通导航、农业监测以及物联网等领域实现独立自主。这一进展源于中国与伊朗签署的25年合作协议,伊朗计划将关键领域的定位服务逐步切换为北斗系统。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不久之后,伊朗因巴以问题与中国的立场出现了明显对立,伊朗革命卫队甚至发布声明公开拒绝“两国方案”,这一举动令许多人感到震惊,毕竟伊朗在中东事务上一直与中国保持较为亲密的合作关系。
伊朗革命卫队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便存在,其创建的初衷是保护新成立的伊斯兰政权,由霍梅尼亲自下令设立。革命卫队的职责远超军事,政治与安全领域同样在其掌控之下,且直接听命于最高领导人阿里·哈梅内伊,而不是政府。革命卫队的力量庞大,拥有陆海空三军、巴斯基民兵以及负责海外行动的库德斯部队,人数多达数十万。革命卫队的核心理念始终是反以色列,并将以色列视为敌人,始终不承认其国家地位,认为以色列是犹太复国主义的产物,必须从地图上抹去。这种立场已超越政治范畴,变成了一种宗教信仰般的坚持。
所谓的“两国方案”实际上是国际社会普遍支持的解决巴以冲突的途径,主张承认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两个独立的国家,并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巴勒斯坦在东耶路撒冷建立自己的首都并拥有完整的主权。中国自始至终支持这一方案,外交部长王毅在2025年3月的记者会上就明确表示,巴以冲突持续不断的根源在于只实现了以色列建国的一半,巴勒斯坦国依然遥不可及。中国的立场一直都非常务实,强调唯有落实“两国方案”,中东才能迎来持久稳定。联合国大会也在不断通过相关决议,支持巴勒斯坦入联并呼吁国际社会推动停火与人道救援。
然而,伊朗革命卫队对这一方案坚决反对。在2025年8月3日,革命卫队发布声明,明确表示“两国方案”是一个“邪恶的阴谋”,这种方案实际上是承认了以色列的国家地位,革命卫队强调将永远不承认以色列的存在,并强烈支持哈马斯的抵抗行动。与中国的立场完全对立,这一声明引发了广泛关注。尽管伊朗政府并未采取同样极端的立场,但革命卫队的影响力深远,其控制着伊朗的安全和对外军事行动,往往能够决定国家的外交走向。这一声明不仅显示了伊朗内部的强硬态度,也表明革命卫队在中东问题上的坚定立场,尽管这与中国的外交努力产生了明显的冲突。
伊朗的反对态度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1979年革命之后,伊朗与以色列断绝了所有外交关系,革命前的巴列维王朝时期,伊朗和以色列曾是盟友,然而革命后,两国成为了死敌。革命卫队自成立之初便将反以色列作为其存在的核心任务之一,支持巴勒斯坦武装力量,坚决不承认以色列的主权。以色列则将伊朗视为其在中东地区的最大威胁,认为伊朗的核计划和对代理战争的支持,严重扰乱了地区稳定。2025年6月,以色列发动了大规模空袭,目标是伊朗的核设施和军事基地,革命卫队的高级指挥官萨拉米以及伊朗武装部队的总参谋长巴盖里等人也在空袭中丧生。虽然伊朗进行了反击,发射了导弹和无人机,但大部分被以色列的防空系统拦截,造成的损失相对较小。此次冲突虽然没有导致直接的全面战争,却严重削弱了伊朗的军事实力,并在经济上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革命卫队不仅在军事上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其在伊朗经济中的地位同样举足轻重。改革后的伊朗,革命卫队逐渐涉足各个行业,控制着国家经济的核心部分,估计其掌握的经济资源高达60%。从石油天然气到建筑、电信、金融等领域,革命卫队都有广泛的利益。这一现象从伊朗的战后重建开始,逐渐转变为一个庞大的经济帝国。然而,革命卫队的腐败问题也日益严重,很多高层官员挪用资金,甚至进行走私石油等非法活动,造成大量情报泄露,使得以色列空袭屡屡得逞。此外,革命卫队与伊朗正规军之间的资源争夺也使得国家的军事资源被削弱,战斗力大幅下降。腐败现象让革命卫队的作战效率降低,导致其原本的守卫国家功能逐渐转变为一个商业化的集团。
革命卫队的反对立场并不是第一次表露无遗。在联合国大会上,伊朗曾为巴勒斯坦投下反对票,始终坚持所谓的“一国方案”,即只承认巴勒斯坦国家的合法性。即便是在哈马斯政治领袖哈尼亚遇刺后,革命卫队仍然发布声明表示悼念,并重申其反对以色列的立场。这一立场与国际主流趋势日渐脱节,联合国大会上,已有147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为独立国家,其中包括中国、俄罗斯、印度以及大多数中东国家。
在全球外交形势不断变化的背景下,2025年7月底至8月初,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等西方国家纷纷表态支持在即将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承认巴勒斯坦为独立国家。法国总统马克龙带头表态,强调要推动更大规模的国际会议,落实“两国方案”,英国首相斯塔默也表示,除非以色列同意停火,否则英国将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加拿大、欧盟国家中的爱尔兰、西班牙等也陆续跟进,形成了一股支持巴勒斯坦的国际潮流,令以色列处于孤立的境地,面对巨大的外交压力。
中国在中东的调解努力也未曾停歇,始终坚持公平正义的原则,并强调共同安全的重要性。2025年8月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记者会上重申,中国支持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管辖加沙和西岸地区,推动巴勒斯坦各派团结,共同面对外部挑战。与此同时,阿拉伯国家也发布联合声明,强调“两国方案”是解决中东问题的唯一出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积极推动召开更具实效性的国际会议,尽早建立巴勒斯坦国,确保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尽管伊朗革命卫队的反对声明引起了广泛关注,但他们的立场无法改变国际社会推动“两国方案”的步伐。联合国高级别会议上,125个国家代表集中讨论边界、安全以及回归权等问题,欧盟国家也计划在9月集体行动,推进巴勒斯坦国的建设。即便美国在这一过程中有所拖延,西方国家和国际社会的联合行动已经令以色列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巴勒斯坦代表在会议上对各国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强调公正的解决方案才是实现持久和平的关键。虽然以色列仍坚决拒绝接受“两国方案”,但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的压力让其难以为继。尽管伊朗革命卫队在反以色列立场上依旧坚不可摧,但其对中东局势的实际影响力正在逐渐减弱。
总的来看,伊朗与中国的合作在北斗项目上的前景被两国的政治分歧所掩盖。革命卫队的极端立场虽然在国内具有一定的支持基础,但无法阻止国际社会向“两国方案”推进。最终,伊朗需要反思并调整其外交策略,否则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