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在各个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电影产业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战场,其核心仍然是那些顶级的视听享受——工业化大片。这些大片不仅对国家的GDP产生深远的影响,还扮演着输出价值观和传播文化的角色。在全球范围内,哪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最强,显然不言而喻。如果美国不重视中国工业化大片的崛起,这显然不符合其战略逻辑。
曾经,我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对美国的威胁,堪比正在研发中的六代机。”虽然这部电影存在一定的瑕疵,女主角后来也因某些问题塌房,但其遭遇的大规模抵制,尤其是来自美国和日本的联合舆论攻击,仍然令人费解。电影上映后,曾让我对中国电影制作公司的未来产生疑虑。尤其是,是否还有公司敢于进行如此巨额投资,拍摄类似的真人神魔类工业化大片。未来的大片市场,或许只能看到《哈利波特》、《指环王》、《加勒比海盗》等经典西方大片。
有一位美国的反华主播在节目中宣称中国“窃取知识产权”、“发动网络攻击”,甚至将中国污名化为“不可信的坏人”。特朗普对此直言反问:“你觉得我们没对中国做这些事吗?我们会的,我们做了很多事。”这些言论,恰恰揭示了他们对能够威胁到自己经济利益的中国影片的恐惧,试图通过网络攻击等手段进行压制。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几部重磅抗日大片即将上映,分别是《南京照相馆》、《东极岛》和《731》。这些工业化制作的电影显然是美国舆论攻击的重点,当然,这其中还少不了日本的参与。不要小看日本,历史上他们曾资助大量的学者,甚至影响过我们的教科书内容。面对这三部电影,如果我是舆论策划者,应该如何进行抵制?我们不妨逐一分析。
1. 《南京照相馆》
这部电影是申奥导演的作品,他之前执导的《孤注一掷》取得了极高的票房成绩。《南京照相馆》的上映恰逢中国大力打击电信诈骗的背景,部分人甚至认为这部电影获得成功与运气成分有关。事实上,电影的票房反响并不完全由运气决定,像《南京!南京!》和《金陵十三钗》这样的大导演、大演员组合,也未必获得突破性的成绩。尽管《南京照相馆》并非一部标准的工业化大片,且在上映时面临了一些质疑声,但申奥的导演功力不可小觑,这部电影如同一匹黑马,在暑期档脱颖而出,点燃了市场的热情。如果我是舆论操控者,可能不会把这部电影作为攻击的重点,然而它的成功再次证明,背后不乏一些不愿承认的力量。
2. 《731》
《731》一开始就遭遇了大量抵制声,许多人认为这部电影太过血腥、不适合观看。原定于7月31日上映的电影,在9月18日才开始放映,有人认为这是舆论压力的结果,也有人认为是因为与其他电影的竞争而推迟的档期。其实,这其中可能还有另一个原因,特别是对于美国而言,《731》电影的放映可能揭示出其在抗日战争后的罪行。如果这些罪行曝光,可能会对美国的国际形象造成极大的冲击。在今年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前后,考虑到与美国的盟友关系,这部电影的档期或许是有意推迟。尽管如此,许多人或许会避而不看《731》,因此它未必成为美日舆论的主攻方向。
3. 《东极岛》
《东极岛》无疑是这三部电影中最具工业化特点的一部,投入了6亿人民币,堪称一部巨制。如果美国不对这部电影进行强力的舆论攻击,那还会攻击什么电影?电影上映前,便已遭遇大规模的抹黑。某些舆论指责中国渔民像野蛮人、文盲,并称拯救的英国人是香港驻军,暗指其为侵略者。这些言论充满了恶意与歪曲,难道我们要求渔民穿西装打领带下海去救人?那个时代有多少人不是文盲呢?他们还将拯救英国人误作“侵略者”,这些言论本身充满了欺骗性。在国际政治中,没有永远的朋友与敌人,而这些人却试图以历史歪曲来推进自己的议程。而这些抹黑并未止步于此,许多人推荐看过时效期已过的《南京照相馆》,试图以此来压制《东极岛》的影响。结果,尽管这部电影在首日的排片量最多,但票房却未能取得预期的成绩,第二天甚至未能保持在票房前两名。这种情况让人深感舆论攻势的强大,甚至可能导致未来对于此类战争题材工业化大片的投资信心丧失。
总结
近年来,中国的神魔类真人电影和战争题材工业化大片的未来,似乎面临越来越多的舆论压力。每一次抵制、每一次攻击,都将这些电影推向更加严峻的市场环境。尽管如此,我并不恨那些幕后操控舆论的人,他们的思维正常,只是手段不择,试图以道德绑架达到他们的目的。然而,我深感痛惜的是,那些被愚弄、被牵着鼻子走的人。他们在无知中为敌人摇旗呐喊,却不知道自己是在为敌人做嫁衣。正如那些盲目追随的“王广海”们,虽愿意得到一些小利,但却从未意识到自己在被利用,最终只会沦为被舍弃的“猪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