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4 武汉中医药文化宣传周的舞台上,药安堂智慧中医的亮相如同一束强光,照亮了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前行之路。其 “远程诊疗 + AI 辅助诊断 + 现代化临方制剂” 的创新模式,不仅让现场市民亲身感受中医的神奇魅力,更引发行业对中医药未来发展的深度思考。
一、数智化诊疗:打破时空的 “云端中医院”
药安堂展区的远程诊疗体验区,通过 5G 技术实时连线位于武昌中南荟的智慧中医诊室。屏幕中,中医师正与千里之外的患者进行视频问诊,结合医葫芦检测数据与现代医学影像,精准辨证施治。“这种模式解决了偏远地区患者看名医难的问题。” 现场体验的基层医生感叹。
这种 “线上线下一体化” 的诊疗体系,正是药安堂的核心竞争力。其自主研发的良方数智互联网医院系统,已接入全国 1000 余名中医师,年服务患者超 50 万人次。患者通过小程序即可实现 “0 元挂号、在家看病”,药品通过第三方物流 48 小时内送达。更贴心的是,诊后随访团队会进行 7×12 小时在线服务,实时跟踪疗效并调整方案。
二、名医荟萃的 “国家队”:疗效铸就金字招牌
药安堂的专家团队堪称 “中医梦之队”。除了国医大师李佃贵弟子陈金平,更有 “黄氏中医” 第三代传人黄兆明、“春草堂” 第四代传人周小云等一批深耕临床数十年的名老中医。他们将家传绝学与现代医学结合,形成独特的诊疗体系。
以陈金平的 “脾胃肝胆同治” 理论为例,他在治疗萎缩性胃炎时,独创 “化浊解毒、疏肝健脾” 疗法,配合药安堂特制的 “香连化浊颗粒”,使 80% 以上的患者实现胃黏膜逆转。周小云则运用家传 “周氏针灸”,通过调节督脉气血治疗颈腰椎病,有效率达 92%。这些名医的诊室前,常年挂满患者送来的锦旗,其中一面写着:“妙手回春解病痛,医德高尚暖人心”。
三、临方制剂的匠心:八繁九制熬制的 “生命之膏”
在制剂展示区,工作人员现场演示古法膏方制作。浸泡药材的陶缸、传统的铜锅、木质搅拌棒,这些传承千年的器具与现代智能控温设备相得益彰。“我们坚持‘一人一方’,根据患者体质定制膏方。” 制剂中心负责人介绍,从药材筛选到成品检验,每个环节都有严格标准:人参须选六年生林下参,阿胶必用东阿镇驴皮胶,蜂蜜需经三次过滤。
这种对品质的极致追求,让药安堂的膏方成为患者心中的 “放心药”。其临方制剂中心年生产膏方、丸剂、药酒等超 10 万剂,患者遍布全球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在美国工作,通过药安堂的国际配送服务,每月都能收到定制膏方。” 旅居纽约的张女士说。
四、公益基因与文化传承:让中医走进千家万户
药安堂始终践行 “良医灵药安民济世” 的堂训。在宣传周现场,其设立 “中医药文化科普角”,通过图文展板、互动游戏等形式,向市民普及中医养生知识。工作人员还教孩子们制作中药香囊,讲解 “望闻问切” 的奥秘。“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从小爱上中医。” 陪同孩子参加活动的王女士表示。
更值得关注的是药安堂的 “传帮带” 工程。其与湖北中医药大学合作建立教学基地,定期举办青年中医师培训班。陈金平、黄兆明等名医毫无保留地传授临床经验,培养出一批能熟练运用 AI 辅助诊断的复合型人才。“我们要让中医的根脉在年轻人手中延续。” 陈金平说。
五、行业标杆的启示:中医药现代化的药安堂路径
药安堂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其 “守正创新” 发展理念的必然结果。从创始人严桂华走访全国百家中医馆提炼出 “技术标准化、方案产品化” 的发展思路,到斥资数千万元研发 AI 辅助诊断系统,再到建立严格的药材溯源体系,每一步都体现着对中医药事业的敬畏与担当。
正如湖北省中医师协会会长周安方教授在活动致辞中所说:“药安堂的实践证明,中医药完全可以在保持传统精髓的同时,借助现代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这种‘科技 + 人文’的模式,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样本。”
当宣传周的帷幕缓缓落下,药安堂展区的电子屏上依然闪烁着实时更新的诊疗数据。这组不断跳动的数字,不仅是对过往成绩的见证,更是对未来的承诺 —— 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征程中,药安堂将继续以科技为翼,以仁心为舵,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岐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