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太原市迎泽区滨河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们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之旅——在家中搭建“家庭实验室”,通过趣味盎然的科学小实验探索光与水的奥秘。本次活动以“动手实践,解密科学”为主题,聚焦“小孔成像”和“模拟水循环”两大实验项目,让孩子们在实验中亲近科学、感受自然规律的神奇力量。
同学们首先化身“光影魔术师”,利用家中常见材料开展小孔成像实验。实验装置极简却充满巧思:纸杯替代暗箱,半透明塑料膜作光屏,细针钻出的小孔成为“光的通道”。调整蜡烛与纸杯的距离时,发现 “蜡烛越近,像越大越暗;越远,像越小越亮” ,直观验证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同学们还展开创意探索:有的用鞋盒改造“宽屏版”小孔成像装置,有的对比圆形、三角形小孔的成像差异,结论却高度一致:无论孔的形状如何,成像始终倒立。实践让抽象的光学知识变得触手可及,同学们不仅亲手操作器材,更主动查阅资料解释现象成因,将课本中的光学知识转化为生动的生活体验。
在“水的循环”实验中,同学们搭建了 “微型生态系统” :格子容器内铺营养土、蛭石模拟陆地,中间注水形成“小湖泊”,四周栽种小草还原植被。盖上透明罩并放置冰块后,装置被置于阳光下——罩壁逐渐凝结水珠,顺着内壁滴落回土壤,小草叶片也挂满露珠 ,一场“微型降雨”悄然上演。“水受热蒸发成水蒸气,碰到冰冷的罩子就凝结成水滴,这就是云的形成!” 同学们在报告中总结。还有不少家庭升级实验:加入温度计监测温度,或对比“有植被”与“无植被”装置的差异,让探索更具科学性。
此次“家庭小实验”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热情支持与积极参与,许多家庭共同设计实验方案、收集材料,并通过录制视频、撰写观察日记等形式记录实验过程。家长们纷纷表示,活动不仅增进了亲子互动,更让孩子们远离电子屏幕,在实践中培养了观察能力、逻辑思维和创新精神。
滨河小学通过“家庭小实验”活动,成功将科学教育从校园延伸至家庭,让四年级学生在暑期解锁了光与水的奥秘。这些看似简单的实验背后,蕴含着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以及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探索“家庭+学校”协同育人模式,让更多孩子在生活中发现科学、热爱科学,让创新与探索成为成长路上的永恒动力。
供稿:田琭璐
编辑:田田
审核: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