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董事长的“吐槽”:携号转网为何让巨头也头疼?(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个人简历)

中国移动董事长的“吐槽”:携号转网为何让巨头也头疼?(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个人简历)

大家注意了,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中国移动这家天下最大的通信巨头,最近会在公开场合“吐槽”携号转网政策?这政策本来是给咱们用户带便利的,可话说回来,连移动这种拥有将近10亿用户、年营收接近一万亿的超级央企都开始犯愁了,究竟是怎么回事?

事情还得从2019年说起,当携号转网刚推出时,中国移动那叫一个自信满满。数据显示,那时候它的用户“携出率”只有0.003%,当时大家都说它是最大的赢家。可再往后看看,现在到了2025年,事情完全变了样。最新数据披露,中国移动居然出现了净流失187万用户,而它的竞争对手,电信和联通,却正好相反,净增了436万和329万用户。听上去是不是有点反转大戏的感觉?

更重要的还在后头。咱们再来看看中国移动的业绩表现,2025年上半年,通信服务收入只增长了0.7%,整个营收竟然还出现了负增长。别忘了,这时候5G用户数都快6亿,渗透率近60%。那么,为什么看似用户基数庞大,收入却没跟上?答案很简单——携号转网引发的价格战正在狠狠地压榨着行业利润,连这个行业的顶梁柱都感到了压力。

那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这回公开发声,自然就有料了。

先说核心,他觉得携号转网政策已经跑偏了。原本好好的“让用户享有更多选择权”,结果变成运营商们扭打在一起,用价格战拼刺刀。他特别提到一种现象:市面上各种“大流量、低价”的数据卡铺天盖地,网上销售火爆,这其实就是竞争对手靠砸价抢用户的不正当竞争。你说这是否让人担忧?

北京市消协的调查也帮他佐证了这点:超过一半的用户转网是因为信号不理想,还有三成多被优惠套餐吸引。然而这些优惠往往并不干净,一些地方的通信局调查发现,三分之一多的转网用户被“诱惑”签了免费升级套餐,背后却是24个月的锁定合同;还有的只是9元无限流量卡,实际上限制了热点共享,变相降低用户体验。

这背后透露的信号很明显:靠低价拉拢用户,虽然短期有效,却在涨价、套餐透明度、服务质量上动了手脚,严重破坏了行业的整体价值和健康。这不,数据显示,整个通信行业的增收速度已经从2025年的3.6%滑落到了2025年的1.2%。你说,作为一家上市的大企业,既要保证10亿用户的服务,又要让股东满意,这种亏本买卖,谁顶得住?

咱们再换个角度来看看市场结构。这其实是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中国人口14亿,可移动电话用户竟然超过18亿,用户普及率120%以上,换句话说,新增用户的空间已经基本没有了。既然新客户少了,运营商就只能互相抢存量,价格战就成了必然。

大家想想,如果你是运营商,你会不会因为怕用户跑掉,不敢先停止补贴?结果是三家运营商谁都割不断这场价格战的“毒瘤”。中国移动尽管用户数还维持在10亿左右,但净增用户小的可怜。而电信和联通则是用更激进的资费策略,从移动手中抢走一大票用户。更细致看,还能发现转网用户中有78.6%是18-45岁的年轻主力军,81.3%是在城市,61.7%属于中高端用户,月均消费(ARPU)超过78元。换句话说,这些用户是运营商眼中最肉的“蛋糕”。而且,随着5G时代加深,转网用户中5G用户的比例从2023年的32.7%,暴涨到现在的67.8%,越是高端用户越爱换号找更实惠好体验。

这时候,电信和联通开始施展“差异化武器”。电信借助家庭宽带的优势,推出“一揽子”的捆绑套餐,比如手机、宽带、IPTV三合一优惠组合,效果惊人,家庭宽带用户数飙到了2.84亿,千兆光纤用户超1亿,同期收入增长7.4%。这措施不仅留住用户,也锁住了家庭客户的粘性。

联通则把“5G+创新”当武器,迅速加快5G基站建设,让网络质量评分高过了移动。针对年轻人,联通推出了“腾讯王卡”等深度定制套餐,搞得18-30岁年轻用户转网率翻了两三倍,效果显著。

跟他们比起来,移动尽管基站铺得最广(4G基站241万座,5G基站88万座),但长期依赖“规模大就赢”的老路,不愿冒险改变资费体系,转型步伐却明显迟缓。直到2025年才推出所谓的“‘三个一’服务”计划想挽救用户,但这显然晚了。

这背后反映了一个很残酷的真相: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规模可能成为累赘。中国移动这只“巨象”,动不动就是数万人合作,决策链冗长,要想迅速调整战略几乎不可能。举个例子,当电信和联通纷纷推出个性套餐时,移动却担心打破既有收入体系,迟迟不敢调整。结果你猜怎么样?那些拼性价比的用户纷纷跑了。数据显示,移动的5G用户平均月消费是49.5元,而通过携号转网来的新用户普遍不到40元,渐入“增量不增收”陷阱。

更难的是,移动还背负着历史包袱。它还有大约2亿2G、3G用户,ARPU只有20元左右,维护这些老网络每年要花几十亿,对比之下,电信和联通网络结构轻盈,灵活投入5G和创新上更占优。

此外,携号转网的乱象也暴露了监管和市场的双重矛盾。工信部提出携号转网是为了促进竞争,但由于监管不细致,变成了一些运营商钻政策空子抢占市场的工具。有些暗地里针对转网用户设定专属套餐,利用技术手段限制他们的网络服务质量,或者通过长约限制,剥夺再次转号的机会。短期看这或许增加了用户量,但长远来看,它破坏了行业生态健康。

杨杰的“吐槽”其实是想呼吁监管进一步介入。他说要“推进行风纠风,维护行业生态”,大家可以理解为盼着制定更科学的游戏规则,比如欧洲在携号转网施行了12年,保持了20%左右的稳定转网率,既促进了适度竞争,也避免了恶性价格战。

那未来咋办?单纯抢用户显然行不通了,运营商必须从“抢用户”转向“创价值”。

中国移动已然抓准了方向,重心开始向算力网络和AI服务倾斜。现在,他们可调度的算力占全国六分之一,正在构建百万卡级智能计算中心。换句话说,移动想从传统通信运营商转成科技创新企业,这是破局的关键。

整个行业也需建立新竞争规则:第一,加强监管,禁止各种捆绑销售和虚假宣传。第二,鼓励差异化创新,比如移动借助网络优势开发工业互联网,电信深耕智慧家庭,联通聚焦年轻用户生态圈。第三,推动价值重构,从比拼资费转向看谁在服务质量、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建设上更用心。

对于用户来说,携号转网终究只是手段,不是终点。你想想,如果运营商们不再沉迷零和游戏里的价格战,而是真的通过技术升级和服务创新取悦我们,这场由携号转网引发的震荡,才会真正变成咱们的福利。

毕竟现在是5G、AI、算力网络的大时代,通信行业的竞争,已经远远超过了“谁的套餐更便宜”的小打小闹。就像杨杰说的,“我们要从维护客户权益的政治高度来谋划发展。”说白了,只有运营商把用户真正放在第一位,携号转网才能回归初心,实现“改善服务,让用户拥有真正的选择权”。

这背后,藏着通信行业的未来,也关乎千千万万个我们每个人的通信体验。你怎么看?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特别声明:[中国移动董事长的“吐槽”:携号转网为何让巨头也头疼?(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个人简历)]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今日霍州系信息发布平台,霍州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猜你喜欢

1亿美元买不走梦想!但只因奥特曼这句话,他离开了OpenAI(一亿美元够一辈子花吗)

在某个特定职位上,试用了1到3月,最后决定雇用某个人,最终发现实际上他是机器而不是人,那AI就通过了经济图灵测试。 把AI安全作为AI领域中一切工作的核心,这也和Mann阅读大量科幻小说有很大关系,这让他习…

1亿美元买不走梦想!但只因奥特曼这句话,他离开了OpenAI(一亿美元够一辈子花吗)

真我“双冠王”果断发飙,7200mAh+100W+300万,16GB+1TB国补跌至冰点价

真我这家手机厂商和红米比较像,但真我似乎更有追求一些,面向高端市场也打造了手机,部分机型的价格甚至突破了四千多元。 真我GT7目前的价格很具有性价比,12GB+256GB版本国补价已经跌至2210元,200…

真我“双冠王”果断发飙,7200mAh+100W+300万,16GB+1TB国补跌至冰点价

《花少7》全员“淡人”出圈:这届明星把综艺玩成反内卷教科书!(花少2人员名单)

当综艺导演绞尽脑汁制造矛盾时,《花儿与少年7》的嘉宾们正用“都行、可以、你定”三连击瓦解剧本,2025年暑期档,这档旅行综艺意外因“全员淡人”爆火——没有抓马互撕,没有矫情哭戏,只有一群情绪稳定的成年人在撒哈…

《花少7》全员“淡人”出圈:这届明星把综艺玩成反内卷教科书!(花少2人员名单)

老挝2字头(etl)电话卡话费流量余额查询和最新流量订购以及退订方式(老挝2字头流量套餐代码)

“星光华人通”公众号是专注海外全球手机话费流量充值平台,覆盖缅甸话费流量充值、泰国话费流量充值、柬埔寨话费流量充值、印尼话费流量充值、老挝话费流量充值、埃及|马来西亚|尼日利亚|香港|澳门等150+国家和地…

老挝2字头(etl)电话卡话费流量余额查询和最新流量订购以及退订方式(老挝2字头流量套餐代码)

交通管理者必看!雷视融合如何让拥堵指数下降20%?(交通管理包括)

这些场景背后,正是深圳旗扬的雷视融合系统在编织城市交通的智慧神经网络,让每条道路都成为会思考的生命体。 当某市级新区将雷视融合设备植入智慧灯杆,每条道路都化身为持续生长的感知神经元。当每辆车都成为数据洪流中的…

交通管理者必看!雷视融合如何让拥堵指数下降20%?(交通管理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