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家国内外『机器人』️企业参会,1500余件展品亮相,100余款新品首发首秀……8月8日至12日,以“让『机器人』️更智慧,让具身体更智能”为主题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办。
在大会现场,观摩大载重工业『机器人』️、仿生蜜蜂等尖端成果;见证人形『机器人』️娴熟叠衣、分拣、搬运;探寻核心零部件集群,揭示『机器人』️“底层密码”……这是一场专业性与大众性相结合的『机器人』️科技盛宴,也是观察我国和全球『机器人』️前沿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窗口。
随着信息化、工业化不断融合,以『机器人』️科技为代表的智能产业蓬勃兴起,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融入生产生活。
产品谱系丰富
2024年,我国『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量的2/3
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在进行格斗赛。记者 张武军 摄
“开工!”在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展区,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下调度令,电力检修、流水线分拣、零件质检、物品封装4个任务同时开启,『机器人』️们协同配合完成多场景任务。
“我们打破了传统工业自动化‘一机一岗、固定工序’的壁垒,演绎了从单体智能向群体智能的应用演进。”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技术官唐剑说。在大会上,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还陆续发布具身多模态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全自主导航系统等创新技术,为具身智能规模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机器人』️是各种现代技术的综合集成,融合了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仿生等新科技,是衡量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前,我国正加快高端整机、关键零部件和工艺软件创新,『机器人』️大模型、智能协同控制、人机交互、多模态感知等核心技术不断突破。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机器人』️专利申请总量的2/3。
连续施展侧踢、勾拳、组合拳等动作,被击倒后会迅速爬起继续战斗……在宇树科技展区,一场『机器人』️格斗赛正在进行。“参赛选手是我们最新升级的G1格斗款人形『机器人』️,拥有先进的动态平衡算法,在外部冲击下实时调动各个关节电机,站得更稳、起身更快。”宇树科技市场部经理廉莹莹说。
近年来,从步履蹒跚到稳步走路,再到快速奔跑,还能连续后空翻和打格斗比赛,人形『机器人』️飞速成长。“随着AI控制算法不断优化,国产人形『机器人』️可实现毫秒级动作响应,稳定性、灵活性、连贯性持续提升,运动能力显著增强。”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表示。
在展会现场,因时科技高自由度仿人五指灵巧手首次亮相,傲意科技智能仿生手可以做到27种手势1秒响应……灵巧手、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以及一体化关节等核心零部件,对于推动人形『机器人』️迭代升级至关重要。如今,我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已形成丰富的自有产品谱系。
产业发展迅速
上半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8%
在『机器人』️市集,人形『机器人』️把制作好的糖葫芦递给小朋友。记者 潘俊强 摄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介绍,自2015年首届世界『机器人』️大会举办以来,全球『机器人』️产业实现飞跃式发展,智能水平加速提升、应用边界加速拓展、创新要素加速汇聚。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生产国,『机器人』️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塑造新型智慧生活的重要驱动力量。
走进松延动力展区,今年4月夺得北京亦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亚军的N2『机器人』️大秀才艺,吸引不少专业观众前来进行商务洽谈。“上半年,松延动力已获得超过2000台商业化订单。为了应对订单增长,企业在北京增设了生产基地。”松延动力创始人姜哲源表示。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8%,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5.6%和25.5%,连续12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2024年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达30.2万套。
走进“『机器人』️大世界2.0”区域,全球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近在眼前。
在这里,客户可享受定制化开发、金融及『机器人』️租赁服务,涵盖医疗类、工业类、陪伴类等7个大类50余项产品。“以‘『机器人』️大世界2.0’为依托,我们与北京经开区内的星海图等知名『机器人』️企业以及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联动,打造全球『机器人』️产业生态标杆。”北京经开区『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局副局长马宁表示。
拥有世界『机器人』️大会永久会址,北京经开区集聚了『机器人』️生态企业300余家,基本形成从核心零部件、整机到应用场景的具身智能产业链体系。『机器人』️整机企业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零部件企业配套发展,形成大中小协同、上下游联动的良好生态。
良好的产业生态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支持。数据显示,自2019年起,北京连续出台两轮三年行动计划,建设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应用示范高地和高端产业的集聚区。目前,北京市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约占全国的1/3,今年上半年产业营收增长近40%,『机器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
应用场景多元
工业『机器人』️应用已覆盖国民经济71个行业大类
缓缓拿起衣服,抖直、平铺,拎起衣角折叠,再拎起另一侧……不一会儿,千寻智能研发的机械臂就把乱成一团的衣物叠得整整齐齐。
“『机器人』️叠衣服看似简单,考验的却是柔性物长程精准操作能力,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千寻智能(杭州)科技有限公司具身智能部负责人解浚源说。
科技的生命力在于应用。走进展会,令人目不暇接的各类『机器人』️已不再止于炫技,而是展现出面向现实世界的巨大应用潜力。
看工业场景。在优必选展台,11台Walker S1『机器人』️集体上岗,精准识别、协同作业,分拣一气呵成。据介绍,优必选今年计划交付500台工业人形『机器人』️投入智能制造产业。
看科研场景。源络科技研发的具身智能『机器人』️Monte 02,模拟科研人员完成取样、转运、检测等操作。“我们要打造下一代自动化实验室,把科研人员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源络科技创始人连文昭说。
看服务场景。云迹科技UP『机器人』️入驻酒店,早晨可化身“送餐员”,中午切换为“清洁工”,夜间则承担“巡逻员”角色,大幅提升设备利用率。
推动『机器人』️从工业端走入消费端,京东在大会上发布了“智能『机器人』️产业加速计划”。“我们将投入大量资源,助力100个智能『机器人』️品牌销售额破10亿元,推动智能『机器人』️走进超百万个终端场景。”京东集团探索研究院具身智能负责人戴文军说。
技术创新拓展应用场景,应用场景牵引技术创新。
如何解决人形『机器人』️的电池续航痛点?优必选展示了可自主换电的人形『机器人』️Walker S2。“基于深度思考大模型技术,这款『机器人』️可在工厂实现3分钟自主换电,做到全天候工作。”优必选AI大模型负责人石海林说。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深度融合的产物。”徐晓兰表示,人形『机器人』️在家政服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边防海防、教育医疗等场景发挥重要作用,拉动新消费、催生新产业、扩大新就业,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目前,工业『机器人』️应用已覆盖国民经济71个行业大类、236个行业中类,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已跃升至全球第三位。国际数据公司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厂商在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出货量占比高达84.7%。
在大会上,中国电子学会还发布《2025人形『机器人』️十大潜力应用场景》,为人形『机器人』️技术攻关与产业化落地提供明确路径指引,为千行百业注入新动能。
链接
北京将打造具身智能实训场
记者 王昊男
记者从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产业发展”主论坛上获悉:北京亦庄启动具身智能社会实验计划,将打造全域人机协同、产研共融的实训场。
全区域开放真实场景数据采集资源。开放亦庄新城内商超酒店、药房医院、物流仓库等近千个真实场景数据采集点位,建设全球领先的具身智能真实世界PB(千万亿字节)级数据池,开源开放高价值、标准化、可交易的具身智能数据,服务全行业具身智能模型训练和本体智能化水平提升。首批20个具身智能实训场、近百个点位将于本月正式开放。
全链路赋能『机器人』️二次开发生态。围绕『机器人』️创新成果共享、软硬件集成协同、应用场景拓展、产业生态培育,北京亦庄提出建设『机器人』️二次开发社区,为开发者团队提供免费『机器人』️通用本体、研发空间、算力补贴、敏捷开发等要素支撑,鼓励创新团队针对特定应用场景进行二次开发。
全环节布局人形『机器人』️高水平制造。率先布局人形『机器人』️中试量产工厂,提供技术转化、工艺改进、型式试验、小批量试生产等服务,强化人形『机器人』️共性制造服务能力,探索高水平“『机器人』️生产『机器人』️”柔性生产模式。
全场景赋能『机器人』️产品规模应用。北京亦庄将深化万台『机器人』️创新应用计划,今明两年逐步释放万台、近50亿元具身『机器人』️应用需求,其中超千台为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覆盖高端制造、教育教学、园林水域、产业园区、商业服务、医疗康养、电力巡检、市政管理、社区物业等领域。
报道来源:《》2025.8.11 第8版
记者 潘俊强、李建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