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纷乱、虚拟现实与真实生活交织的时代,饭圈文化似乎已成了当下互联网社会的一个显眼标志。人们对于饭圈的讨论从未停止,各种分析与批判文章层出不穷,似乎每个人都在竭力探究这个群体背后的种种复杂与矛盾。然而,许多时候,我们在谈论饭圈时,往往是从它的乱象切入,探讨那些脱粉后的失望与愤怒,或是曾经深陷其中的粉丝所带来的极端行为。可是,鲜少有人能真正走进饭圈的内核,去问一问那些依然坚守其中的粉丝,去理解他们心中的动机与思维。
2025年8月4日的某个晚上,我们与一位德云社相声演员秦霄贤的铁杆粉丝进行了一场直播对话,试图揭开相声饭圈中的一角。对我们来说,这场对话或许是一次针锋相对的辩论,也可能是一场无聊且毫无意义的争吵,谁料,最后竟成了一场完全出乎预料的错位对话。
事件起因:一场由口舌引发的风波
2025年6月初,最高法院发布了一个关于某知名相声演员粉丝网络暴力的案件,原告陈女士接受了央视采访,揭露了案件的详细经过。案件的起因并不复杂,陈女士曾在网上公开批评过秦霄贤某次演出的表现,这样的一句吐槽,却激怒了秦霄贤的一部分粉丝。这些粉丝开始对陈女士进行长期的网络暴力,从人身攻击到开盒挂人,甚至发展到线下骚扰。当陈女士无法忍受这种不断升级的骚扰时,她选择通过法律途径起诉了两名直接参与网络暴力的秦霄贤粉丝,并最终得到了法院的支持。
本以为这场闹剧会因法院和央视的报道而有所收敛,然而,陈女士的私信和社交媒体依旧遭到了持续的攻击,尤其是一名叫赵某的秦霄贤粉丝,更是愤怒地扬言要与陈女士直播对质,最终促成了那场充满戏剧性冲突的直播。
错位的对话:戏谑与愤怒交织
直播开始时,我们预想过无数种可能性——这会是一场理性辩论,还是一场空洞无聊的争吵?然而,赵某并未如我们所想直接语音参与,而是选择了在评论区用文字进行回应。更令人诧异的是,她的大部分时间并不是讨论与陈女士直接相关的内容,而是将火力集中在与此事毫不相干的秦霄贤前女友辛雨锡身上。
辛雨锡从2024年9月开始,接连曝光秦霄贤的种种问题,包括虚假的富二代人设与恋爱期间的不忠行为,这些爆料直接导致秦霄贤的事业陷入低谷。粉丝为了帮偶像反击辛雨锡,不惜闹出一场假冒官方网站的文章事件,间接影响了秦霄贤的演艺事业,综艺被停,电影上映遥遥无期,只能勉强维持话剧演出。
然而,赵某却将所有愤怒转向了与辛雨锡无关的陈女士,甚至在直播中口诛笔伐,毫不理会陈女士的理性辩解。她一次又一次将话题拉回辛雨锡,仿佛这一切都与陈女士的批评无关。陈女士不得不不断提醒赵某,自己与辛雨锡没有任何联系,两者的争议本不该混为一谈。即便如此,赵某仍执意不放,仿佛两者之间存在某种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一场闹剧之中,网络上的观众并未错过任何机会,他们在评论区发出各种调侃,甚至用恶搞的方式揶揄辛雨锡和秦霄贤之间的恩怨。最终,直播持续了两个小时,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这种错位的对话状态,双方的立场完全不合,观点无法对接。
饭圈思维:受迫害妄想与代入幻想
在这场直播的背后,我们似乎看到了相声饭圈的某种集体思维模式。赵某的行为并非个别现象,而是某种群体心理的体现。饭圈的粉丝,尤其是在相声圈,常常陷入一种受迫害妄想症——他们认为无论外界如何批评,任何对偶像的攻击都是某种阴谋,背后必定有一个隐秘的邪恶团体在策划。
在赵某的眼中,辛雨锡、陈女士、甚至“我就是个码字的”(指那些批评德云社和秦霄贤的网友)都被视为一个整体,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伤害”了秦霄贤,而秦霄贤则是无辜的、完美的,是永远不会犯错的偶像。在这种思维下,任何对偶像的不利消息都被当作阴谋来看待。即便是法庭和媒体的报道,他们也依然无法接受,因为这与他们心中的“秦霄贤”形象不符。
这种思维并不只局限于一个人或一群人,而是已经深入到饭圈的每一个角落。粉丝们几乎毫无疑问地代入了偶像的角色,在他们眼中,偶像不仅仅是一个公众人物,更是他们精神世界中的一部分。当偶像受伤时,他们会用尽全力去捍卫偶像的完美形象,哪怕这种捍卫已经偏离了常识,甚至触及了法律与道德的底线。
结语:回归理性,认清现实
饭圈文化的根源,正是这种过度的代入感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偶像不再是一个真实的人,而是一个符号,一个代表着完美、辉煌与荣耀的存在。而这些粉丝,正是将自己的情感与生活寄托在这一虚拟的偶像之上,最终迷失在这场幻想的游戏里。
然而,或许我们每一个人,都该从这场荒谬的对话中汲取一份教训:在追星的路上,我们应当保持理性,认清现实。偶像不过是一个普通人,他们也有缺点和错误,而我们作为观众和粉丝,不应让自己陷入虚幻的幻想中,盲目捍卫那些并非完美的形象。只有回归真实,才是我们最需要追寻的方向。
愿每一位迷失在虚幻世界中的人,能够重新找回自己,回到那片属于自己的真实世界。在那个真实的世界里,我们或许能找到更多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与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