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上的高频热词,展览中的亮眼明星,互动中的绝活能手……人形机器人成为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当之无愧的主角。8月11日,大会主论坛上,多位来自学术界、企业界的嘉宾围绕机器人产业、细分赛道、共性技术等展开观点分析,人形机器人成为大多数嘉宾演讲中的重要内容。量产提速、技术迭代、成本下探,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入“爆发前夜”成为行业共识。
“开始演讲前,我想先请一位‘嘉宾’上场,它就是上半年在机器人马拉松中夺冠的天工机器人。”伴随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的介绍,天工机器人缓步上台,而后在台上开启奔跑模式,引来阵阵掌声。
天工机器人在主论坛上亮相。机器人大会主办方供图
奔跑起来的不仅是人形机器人,更是这个极具潜力的未来产业。熊友军表示,根据摩根士丹利报告,到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预计将撬动超过5万亿美元市场,数量将突破10亿台。如果说,这还是一个较为远期的判断,那么在当下,熊友军认为,人形机器人已经步入了需求拉动和技术驱动“双轮驱动”的良性发展轨道。
“今年我们与多家企业老总沟通,大家都跟我分享了令人欣喜的进展,很多企业上半年,甚至一季度的出货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这就是需求拉动。”熊友军表示,行业的可喜变化还体现在技术进步上,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技术迭代快、成本大幅下探、工艺日趋稳定成熟,同时还引入了AI大模型,让机器人有了更聪明的“大脑”,具备了思考能力。
“这次参会最深刻的感受是,几乎所有人从怀疑到确信,认为人形机器人会成为未来产业,很多人还把今年定义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满怀信心地介绍,今年以来,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已在本体、算法、数据集等领域拿下多个全球第一:诞生了全球首个全尺寸电机驱动奔跑人形机器人,搭建全球首个泛化地形自主站立控制算法,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份额位居全球第一,形成全球最大具身智能数据集等。
还有演讲嘉宾针对人形机器人的细分应用领域展开探讨。英国拉夫堡大学教授马西米利亚诺·泽卡聚焦“人形机器人在老龄化社会中的角色与挑战”分享了观点。他认为,人形机器人从漂亮的实验室步入真实世界,将面临更多细化的挑战。除了技术和工程领域,还包括社会与心理、经济与伦理等方面的挑战。“比如在法律层面,如果机器人做出了不当行为,由谁负责。机器人真的步入我们生活后,所获得的用户数据如何确权,如何保障数据安全?这在机器人系统的设计之初就需要纳入考虑。”
人形机器人不仅仅是论坛上的热议焦点。走出论坛,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的展会、赛事等种种活动中,各式各样的人形机器人成为最受关注的风景线。穿行于展馆中,记者看到,绝大多数展台都推出了人形机器人创新展品。这些人形机器人有的在球类、搏击等竞技中展示绝活,有的展现烹饪、制作饮品等生活技能,还有的投身商业或工业场景,亮出精准抓取、搬运、做实验等本领,共同勾画一幅人形机器人加速步入普通家庭和百业千行的未来图景。
记者:赵语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