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发掘传统中医药智慧,探索数字化赋能中医食疗的创新路径,苏州城市学院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数智中医食疗”调研实践团队近期走访了苏州中华老字号——雷允上中医馆。此行旨在聚焦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探究数字技术与中医食疗体系的融合方式,为提升居民健康服务水平贡献青年学子的思考与力量,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学术探索精神与社会服务担当。
图1 “数智中医食疗”调研实践团在雷允上中医馆前拍摄的合影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在雷允上中医馆副馆长、中医药文化首席讲师杨帆的带领下,参观了馆内中医药文化展厅,系统了解了创始人雷大升先生的行医事迹及其恪守的“精选道地药材允执其信,虔修丸散膏丹上品为宗”的祖训内涵。随后,馆内专家杨老师向团队详细介绍了西洋参等常见参类的品种区分、加工工艺、药理特性及适用场景,并讲解了陈皮等代表性药材的独特价值。团队成员还通过展示了解了丸、散、膏、丹等传统中药剂型的特点,观摩了中医药文化浮雕墙,并对馆内开展的中医药文化公益课程体系进行了了解。
图2 实践团成员听取雷允上中医馆杨老师细心讲解并进行询问团队随后前往二层中医药博物馆,其中陈列的各类历史实物与动物药标本,生动展现了中医药材品类的丰富性——从日常应用的艾草、生姜,到资源稀缺的野山参、麝香,共同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体系。杨老师向团队指出,部分珍稀药材资源正面临生长周期漫长、栖息地受损、过度采挖等多重挑战,导致其日益稀缺,获取困难。这种资源瓶颈不仅制约了传统经典配方的应用与传承,也凸显了建立科学保护机制与寻求可持续利用方案的迫切性。团队认识到,推动人工培育技术发展、积极研发优质替代品等,将是破解这一困局的关键。图4 实践团成员在雷允上中医馆拍摄的照片
调研结束后,实践团成员在总结交流中普遍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深化了对中医药文化深厚底蕴的认识,更深刻体会到将数字技术与传统中医食疗经验相结合的重要价值与现实意义。雷允上中医馆负责人对团队的认真调研表示肯定,并表达了持续开展此类交流活动、共同促进中医药文化赓续传扬的意愿。
中医食疗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与创新在当代需要注入新的活力。此次专题调研实践,不仅为“数智中医食疗”的潜在发展路径收集了宝贵的一手资料,也为大学生深入理解“科技服务民生”的内涵、践行“求真务实,学以致用”的科学精神,提供了富有价值的实践平台。
供稿人:赵睿、万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