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战略布局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这里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牢牢吸附着顶尖的科研力量——从大科学装置的集群落地,到广东省实验室的密集布局,再到科技龙头企业的扎根生长,高端创新要素在这里以前所未有的密度碰撞融合。
在这片土地上,知识与产业的转化效率被不断刷新,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路径被持续打通,成为孕育新质生产力、打造高水平国际化人才高地的核心引擎。这样的地理红利,也为落地于此的高校注入了天然的发展基因,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起来的高校之一。
据悉,港城大(东莞)选址松山湖科学城,从一开始就与这片创新热土深度绑定。校园设计以“于山水中成画卷,于山水外为城郭”为主题,把自然与人文巧妙地编织在一起。34.9万平方米的用地面积上,30万平方米的建筑规模被规划得错落有致,15栋单体建筑涵盖了教学办公楼、宿舍楼、体育馆等生活学习所需,却丝毫不见拥挤感。
这得益于“合一、智慧、多元、传承、生态”的设计原则——校园建筑通过平台、架空层和空中连廊等立体设计串联起来,既保留了岭南建筑通透灵动的特色,又让不同功能区域无缝衔接,走在校园里,既能感受到山水环绕的静谧,又能体会到空间流动的活力。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当属雁阵中的“领头雁”——图书馆。其悬挑镂空的造型大胆又灵动,将北侧的山景引入校园,成为连接校园与城市的人文地标。而松湖书咖则是另一处惊喜,这个由生活服务楼改造而成的空间,总建筑面积达644.03平方米,藏着5000册涵盖多学科的中外文图书。
书咖的阶梯式设计很有巧思,不仅象征着知识的阶梯,阶梯上的书架和座椅还兼顾了藏书与展示文创的功能。一层能在“阅读模式”和“活动中心模式”间自由切换,满足日常阅读和小组讨论的需求;二层则是沉浸式学习区,为需要专注的同学提供安静角落。更贴心的是,这里配备了拓迪自助借还机、图书杀菌机、综合导航检索平台等智能化设备,让借阅和学习都变得更便捷。
从山水交融的整体布局,到功能多元的细节设计,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的校园环境既透着对自然的尊重,又满含对师生需求的考量。在这里,建筑不只是冰冷的空间,更是承载学习、交流与生活的温暖载体,每一处设计都在悄悄提升着校园生活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