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南京大雨倾盆,却丝毫不影响参赛选手们的专注。在南京市第十四中学的校园里,正在进行2025年江苏省中小学生实验能力大赛总决赛的巅峰对决,来自全省208位“小小科学家”经过层层选拔,从200万参赛学生中脱颖而出,进行最后的PK。
都考啥?草履虫捕食酵母菌、解剖紫荆花……
今年首次引入虚拟仿真实验,AI评分
2025年江苏省中小学生实验能力大赛分为江苏省中小学生实验知识竞赛、分区赛和总决赛3个阶段,参赛对象为五年级、八年级与高中二年级学生,包含小学科学、初中生物、高中物理和高中化学4个比赛学科。扬子晚报记者现场探访,看看他们都进行了哪些实验比赛。
“今天上午一共做了三个实验:观察不同颜色对物体吸热能力的影响、观察气压对足球弹力的影响以及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南京育英二外小学部五年级蒋安麒告诉记者,“总决赛既有笔试,也有实操,和以往不同的是,总决赛还增加了合作实验环节。我将和南京另外一位选手合作一个比较复杂的实验。”
“我做的实验都很有创新性和挑战性。”南京书人实验学校初二年级聂子贺告诉记者,他做的三个实验是解剖紫荆花的花朵和种子,观察记录草履虫捕食酵母菌的过程,以及比较不同催化剂分解过氧化氢的速率。“第三个实验用到了传感器,这是我之前没有接触过的,一开始操作遇到了困难,但是经过仔细阅读材料和传感器使用教程,我最终完成了实验。”
江苏省教育装备中心副主任张泉介绍,总决赛包括笔试/虚拟仿真实验、个人实验操作、合作实验探究和撰写探究报告等4个环节等能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大赛引入了虚拟仿真实验,为大家提供安全、可重复的探索平台;AI智能实验考评系统的应用,将更精准地评估大家的实验素养,展现技术赋能教育的创新力量;而合作实验探究环节,展现团队协作与科学探究的魅力。”
聚焦“实验能力”,
引导学生触摸科学最真实的脉搏
“江苏省每年组织200多万学生参加实验能力大赛,是全国首创。” 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副主任赵宪志在开幕式上表示,本次中小学生实验能力大赛,是对江苏省实验教学成果的又一次集中展示和检验,更是激发学生科学兴趣、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平台。
据悉,2022年,大赛首次列入“全省中小学竞赛活动项目白名单”,为全国首创赛事,迄今为止已连续举办四届。全省累计参与学生达800多万人次,相应年级学生参与率达95%,规模宏大、影响深远。
南京市教育装备中心主任崔琪介绍,以南京为例,今年参加比赛的人数将近19万人,占了相应年级比赛人数的95%。“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实验比赛,真正地培养学生科学的素养、创新的能力和探究的意识。”
“大赛聚焦‘实验能力’,不断创新赛事形式和内容,引导同学们从课堂走向实践,从书本走向操作台,在亲手搭建电路、观测反应、记录数据的点滴探索中,触摸科学最真实的脉搏,助力形成思维力强、动手力强、创新力强,与时代进步和发展相匹配的科学素养,实现全面发展。”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吴昊表示,我省举办中小学生实验能力大赛既是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工作的创新之举,也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开拓性尝试。下一步,江苏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优化实验教学条件,提升空间建设水平,通过“互联网+教育”等方式缩小城乡科学教育差距,保障实验课程开齐开足开好;进一步拓展科学教育载体,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加强教师培训,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参与中小学实验教学活动,让崇尚科学、尊重创造的精神在全省校园蔚然成风。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王赟
摄影 南京教育融媒中心 曾威 视频 薛超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