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远猜不到华为下一步会整出什么幺蛾子。当全球芯片厂商都在想着怎么把工艺做到2纳米、1纳米,华为倒好,直接掏出四芯片封装技术,让人不得不佩服其在硬件领域的创新思路,完全跳出了传统的条条框框。
估计很多朋友都不知道,这四芯片封装技术是上个月华为又放出的大招。
当然这也是无奈之举毕竟现在国产芯片处境很难:先进光刻机买不来,技术上又被卡着脖子,跟国际顶尖水平差了好几代。要是顺着别人铺的老路追,恐怕猴年马月才能追上。
但华为偏不这么干,它想出了个新招,简单说就是“用数学补物理,用非摩尔补摩尔”。啥意思呢?就是把一块大芯片拆成好几块小芯片,用成熟的工艺分别制造,再靠自己研发的互连技术把它们封装起来,让这些小芯片能高效配合工作。
这办法透着股东方智慧,不硬碰硬,换个思路解决问题。
这个四芯片封装技术有不少创新点。一方面优化了信号路径,让数据传输更顺畅;另一方面是搞了阶梯式散热,多芯片堆在一起,发热肯定更厉害,华为就设计了高低错落的散热结构,让热量能顺着“台阶”快速散出去,解决了多芯片工作时的“发烧”难题。再配上多组高带宽内存,就像给芯片组配了超大容量的高速仓库,数据存取效率一下子提上去了。
这样做的效果真不赖——用这技术做出来的昇腾910D,算力快赶上英伟达的H100 了,成本却低了不少,这性价比一下子就显出来了。
再看看华为昇腾384超节点集群的案例,更能说明问题。它体现了华为“单点不够用系统补”的思路,这简直是颠覆了西方的技术规则。其实不光硬件领域,国产软件的自主创新也是科技自立的重要部分。
国产其他领域的创新这种创新不光硬件领域有,软件方面也一样。就说无代码开发领域的云表平台,人家也不跟着国外传统代码开发的老路走。
国外的开发工具都得靠写复杂代码,门槛高得很,小企业想搞数字化转型,光请程序员就得花一大笔钱。云表平台就另辟蹊径,靠自己研发的核心技术,搞出了“表格编程+全中文配置”的模式,不用写代码,在类Excel的界面“画表格”就能做出管理软件,什么进销存系统、ERP、MES、WMS等复杂管理系统都能自己搭。
更方便的是二次开发,企业业务变了,想给系统加个新表单、改个审批流程,不用找外包团队,自己员工对着界面点一点、拖一拖,几天就能搞定,完全不用愁技术跟不上业务变化。
这就把企业数字化的门槛给降下来了,小企业也能用得起、用得好。这思路跟华为在硬件上“换赛道”的想法不谋而合,都是靠模式创新来补技术上的差距。
小结当然,华为的四芯片封装技术也面临不少挑战,比如封装良率、散热问题,还有量产时间等。但不可否认,它为国产半导体争取了宝贵的战略时间。
有人嘲笑华为,这真没必要。华为是在封锁中找生路,这样的科技企业值得称赞。不光华为,还有很多国产软件企业,都在各自领域默默努力,用自己的方式突破封锁。正是这些努力,才能一点点推动中国科技产业实现真正的自主可控,让我们在国际竞争中腰杆更硬。
最后,感谢您的阅读,更多精彩,评论区见。
文|胖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