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美国在多个领域展开激烈竞争,电影行业也不例外,而其中最为重要且赚钱的,毫无疑问是那些具备顶级视听效果的工业化大片。工业化大片不仅仅是对国家GDP的巨大推动,更在文化输出和价值观传播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如今,全球工业化最强的国家是哪一个?答案不言而喻。如果美国忽视中国在工业化大片领域的崛起,那将是自欺欺人。曾经,我写过一篇文章,题为《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对美国的威胁,堪比正在研发中的六代机》。尽管这部电影有不少瑕疵,甚至女主角也曾因个人丑闻“塌房”,但当时却出现了大规模的针对电影的统一抵制,令我不禁感到疑惑。可以说,在这部影片之后,我对中国电影公司再敢于投入巨额资金制作真人神魔类工业化大片感到深深的担忧。未来,这一类型的大片的道路将越来越难走,我们的孩子们或许只能依赖《哈利波特》《指环王》《加勒比海盗》或《暮色之城》这样的经典作品了。
某个美国反华主播曾在节目中指责中国“窃取知识产权”和“发动网络攻击”,并将中国污名化为“不可信的坏人”。特朗普曾反问道:“你觉得我们没做过这些事吗?我们做过,而且我们会做很多类似的事。” 这类言论,正是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显现了他们对能够影响我们经济的大事的敏感与敌对态度。我们清楚地知道,他们必然会利用网络攻击来抹黑我们的成就。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随着一系列抗日影片的上映,如《南京照相馆》、《东极岛》和《731》,这些工业化大片也成为了美国舆论攻击的重点,当然,另一个参与者——日本,也不容小觑。日本曾资助过大量的学者,甚至影响过我们的教科书编写。它对中国的影响并不容忽视。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下这三部影片。
1. 《南京照相馆》
导演申奥凭借其前作《孤注一掷》成功打入市场,这一次,他的新作《南京照相馆》竟然也不负众望,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正巧影片上映时,电信诈骗案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电影的上映似乎恰到好处,带着些许运气。然而,我们都知道运气不会永远眷顾一个人。之前,像《南京!南京!》和《金陵十三钗》这些影片也都有着优秀导演和演员阵容,但反响平平。而《南京照相馆》并非典型的工业化大片,然而申奥导演凭借实力却让这部电影成为了黑马,成功点燃了暑期档。尽管这部电影有一些不同寻常的声音,可能是一些希望上位的人故意发出的,但我认为,真正的反对者应该不包括美日,因为这些国家更注重的是智慧与文化,而不是这些被洗脑的人。
2. 《731》
这部电影一开始就面临了激烈的舆论抵制,有人认为这部影片过于血腥,不适合放映。原定于7月31日上映的《731》后来被推迟到了9月18日,部分人认为这是舆论压力的结果。然而,也有一些观点认为,电影档期的调整是为了避开与《南京照相馆》与《东极岛》影片的竞争。然而,我认为,这部影片的改档,另有深意。美国比日本更加积极地进行舆论攻击,尤其是关于731部队的罪行一旦曝光,势必引发全球震动。9月3日的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大阅兵将我们和美国在二战时期的盟友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因此,或许为了不破坏这种微妙的关系,影片的上映日期才被推迟到了9月18日。由于影片内容的特殊性,很多人可能不敢观看,这也许不会成为舆论攻击的焦点。
3. 《东极岛》
这部影片可谓是标准的工业化大片,投资高达6亿人民币,剧情也充满了历史的张力。美国若不将这部电影视为攻击对象,那还能攻击谁呢?虽然电影尚未上映,一些针对电影的舆论话术已经开始了:有人抨击中国渔民是野蛮人,认为拯救的英国人是侵略者。然而,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难道要让渔民穿上西装、打领带去救人吗?而且很多人还用过时的影片《南京照相馆》来压制《东极岛》,更有一些人推荐《里斯本丸沉没》来与《东极岛》相对比,毫无逻辑可言。尽管舆论的攻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从票房表现来看,《东极岛》未能如预期那样成功,甚至在排片最多的第一天也未能摘得票房桂冠。若这部电影最终票房惨败,未来谁还会敢投资类似的工业化战争片?
总结
真人神魔类影片的大门才刚刚打开,就已被关闭;而战争题材的工业化大片,虽有所发展,却很可能面临关停的命运。尽管如此,我并不憎恨这些舆论制造者,他们不过是道德败坏而已,所做的一切不过是抹黑与诬陷。但那些被他们忽悠、在背后摇旗呐喊的人,才是我真正的反感对象——他们自以为聪明,却不知道自己正在为敌人做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