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在今年4月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上,拿下亚军的“小顽童”机器人吗?这个外表可爱但实力突出的“小孩哥”机器人,正是松延动力旗下的N2机器人。
因为这次比赛,成立不足两年的松延动力彻底“出圈”——不仅订单“爆单”,还受到资本青睐。8月初,松延动力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由金浦投资领投,北汽产投、中金资本、晶科能源、赟汇资本、优山资本、卓源亚洲、元智未来等机构跟投。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自今年上半年以来,松延动力连续完成的第三轮融资,累计融资次数高达六轮,新一轮融资也在筹备中。
关于人形机器人行业融资环境的变化,松延动力CFO韩深任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表示,2023年,大家主要看Demo、原型机,只要原型机能动起来,就能较好地拿到融资;到2024年,投资人会从看Demo转向实用的逻辑;2025年,更多人开始关注量产。“我们在量产跑通后,融资变得越来越顺利。”
韩深任进一步介绍,此次融资及后续融资,将主要集中在研发投入和生产车间相关投入上。
保证订单交付成为松延动力下半年的重要任务。今年上半年,松延动力已斩获超2000台的商业化订单,合同总额预计突破1亿元。这也意味着,松延动力成为继宇树科技之后,国内第二家明确迈入“千台销量”门槛的人形机器人公司。
韩深任介绍,公司主要聚焦教育、科研、文旅、商演4个场景的应用落地,从6月份跑通量产以后,交付能力持续提升,“7月交付105台,8月目标交付200台”。
松延动力公布的7月交付情况 图片来源:松延动力
松延动力创始人姜哲源表示:“下半年,我们最大的目标是把机器人的生产和交付做好,把订单破亿元变成确定收入破亿元。明年,我们的目标是交付量达到万台。”
韩深任表示,今年4月,松延动力订单爆单超乎了当时公司预料,推进量产进程一开始也没有太多经验,核心卡点主要在于上游的供应链。不过,韩深任说,上游供应链公司会跟本体公司协同发力,共同克服供应链的壁垒。
除了教育、科研、文旅、商演这4个场景订单比较多以外,韩深任表示,下半年会着重发力偏消费级或养老级的场景。
韩深任表示,相比于其他公司,松延动力团队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在于优异的结构化设计、稳定可靠的交付,另一方面在于整个高管团队较好的用户思维和商业化思维。“我们能更好地从用户角度思考,为什么要做这一款机器人,以及机器人能真正为用户带来什么。我们总能很快地进入到目标市场,这也是我们的竞争力之一。”
记者注意到,松延动力对于场景有非常细致的研究和思考。比如,姜哲源介绍,订单中比例最大的教育场景,包括K12、职业教育、本科及研究生科研等诸多细分场景。K12教育中,除了教学教具外,中小学生夏季做操、冬季跑步等活动,也可能引入机器人作为领跑员、领操员。松延动力正与客户和合作伙伴探索这些场景的可能性。
很多人用具身智能机器人类比自动驾驶,相比于自动驾驶漫长的商业化进程,韩深任认为,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或将更快,原因主要在于具身智能的垂类应用场景可能更丰富。
韩深任透露,松延动力已经在考虑出海。海外市场的利润空间会比国内高一些。公司将在优先完成量产任务、确保批量交付之后,今年第四季度或明年开启出海。初期将以代理商模式切入。
对于海外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需求与国内市场是否一致的问题,韩深任认为,从需求来看,目前国外机器人应用场景可能与国内场景趋同,比如国外也同样在教育、科研、文旅、商演等场景中有较高需求。
韩深任表示,目前的人形机器人还只能在特定工序场景替代部分劳动,尚无法满足泛化的劳动替代需求,主要卡点是模型和数据——模型的技术还未完全收敛,数据的采集量也远远不够。
“我们的判断和行业差不多,希望能在三五年时间内,真正把模型和数据的问题跑通。如果能把这两部分做好,具身智能机器人行业也会出现像ChatGPT或DeepSeek这样的‘奇点时刻’。”韩深任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