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
转自:嘉兴日报
□寻宝·从产品看企业
■记者 罗晓君 通讯员 胡秋月
本报讯 三伏天是天地阳气最盛之时,不少市民选择采用艾灸的方式,进行冬病夏治和养生。在浙江长三角高层次人才创新园,有这样一家高科技企业——浙江钧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研发,用AI赋能传统中医,让机械臂跨界当起了“老中医”,走穴施灸毫米级误差,推动机器人走进大众日常生活。
走进钧控智能的研发中心,几台艾灸机器人正在运行,复刻出传统的艾灸手法。机械臂精准悬停,点燃的艾柱在金属灸筒中明火燃烧,烟雾瞬间被吸入净化系统,只留空气中淡淡艾草香。
该公司研发负责人范鹏灿指着屏幕上实时跳动的数据介绍,传统的艾灸高度依赖施灸者的“手上功夫”,专业技能要求严苛,不仅要定位精准,更要手法稳健,否则难以保证疗效,甚至可能导致烫伤。钧控智能的艾灸机器人攻克了这些难点,能通过自研的视觉传感系统智能识别穴位,准确率高达95%以上。
艾灸机器人精准定穴施灸,核心操作是由高精度六轴机器人执行的,运动精度可达±0.05毫米。配合企业自研的融合位置、姿态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机器人能自适应人体各部位的复杂曲面,在操作过程中始终保持恒定的施灸距离。这不仅确保了灸感的稳定输出,更能有效避免皮肤烫伤风险。
传统中医理念“无火不成灸”,艾灸的核心疗效源于艾草燃烧时药性的挥发,其明火产生的渗透力尤为关键,钧控智能的艾灸机器人精准复刻了这一精髓。
艾灸机器人模拟传统手法,利用艾草燃烧产生的红外辐射与活性成分,深层渗透至人体经络脏腑,实现驱寒补阳的功效。与此同时,机器人更进行了智能升级:针对艾灸过程中产生的油烟和异味,其内置的高效净化处理系统能够自动吸收并处理,显著改善诊疗环境,不仅提升了患者的舒适度,也保障了医护人员的健康。
“艾灸机器人并非是要替代中医师,而是成为他们的超级助手。”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名优秀的艾灸医师需要多年的经验积累,机器人不仅能缓解专业人才短缺的压力,更能将医师从重复性操作中解放出来,使其更专注于核心的辨证施治和个性化方案设计。
目前,钧控智能生产的艾灸机器人已获批中国Ⅱ类医疗器械证、新加坡A类医疗器械备案,广泛应用于全球6个国家的数百家医院,以及中医馆、养老院、社区服务中心、产后康复中心等多场景,累计服务超100万人次。
如今的钧控智能,已有越来越多的产品从研发车间走进生活服务新场景,解锁养老康复、健康管理等新赛道,以先进技术解放健康服务人力。
如公司的JFR型中医康复理疗多自由度机器人,凭借精准操作、对传统技法的卓越复刻能力以及创新的环境净化功能等突出优势,于近日获评2025年度嘉兴市首台(套)装备,标志着其技术先进性与行业引领地位获得权威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