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介绍
铸造是通过将熔化的金属注入模具中,冷却后形成所需形状的零件或毛坯的金属热加工工艺。主要分为 砂型铸造 和 特种铸造 两大类:
- 砂型铸造:
- 湿砂型:成本低,适合单件/小批量生产,但铸件质量稳定性差。
- 干砂型:铸件表面质量较高,但能耗大。
- 化学硬化砂型:精度高,适用于复杂铸件。
- 特种铸造:
- 金属型铸造:模具为金属材质,适合大批量生产,铸件尺寸精度高。
- 压力铸造(压铸):高压高速成型,适合薄壁复杂件,但设备投资大。
优点:
- 成本低(砂型铸造可重复用砂)、适应性强(几克到数百吨)、形状复杂内腔可实现。
- 缺点:
- 铸件机械性能不如锻件、工序复杂易产生缺陷(气孔、缩松)、劳动强度大。
铸造废气来源特点
铸造过程涉及高温熔炼、浇注、砂处理等多个环节,废气来源复杂,污染物种类多样。
主要来源与污染物
环节主要污染物特点描述熔炼过程颗粒物(氧化铝粉尘)、SO₂、NOₓ、CO₂、CO燃料燃烧及金属氧化产生,高温下易形成氧化铝烟尘(粒径<10 μm)。浇注与冷却金属氧化物烟尘、VOCs(如苯系物)、油雾高温金属液与模具接触产生蒸汽,冷却系统逸散油雾(浓度可达200 mg/m³)。造型与砂处理PM₂.₅、PM₁₀、酸性气体(HCl、HF)、重金属离子型砂、粘结剂加热分解释放酸性气体,粉尘浓度高达30–100 mg/m³。清砂与打磨颗粒物(硅尘、金属粉尘)、VOCs机械作业产生细颗粒物(<5 μm),长期吸入易致尘肺病。其他辅助工序油雾、VOCs(甲苯、二甲苯)喷漆、烘干等工序释放有机污染物,具有刺激性气味。
污染物特性
- 高温高湿:熔炼废气温度可达800–1200℃,需先降温再处理。
- 腐蚀性强:酸性气体(如HCl、HF)易腐蚀设备管道。
- 成分复杂:含颗粒物、酸性气体、VOCs及重金属,处理难度大。
- 排放不稳定:与生产节奏、原料批次密切相关,需实时监控。
铸造废气处理工艺流程
1. 废气收集
- 密闭集气系统:在熔炼炉、压铸机、喷涂室等源头设置负压集气罩(风速≥12 m/s)。
- 管道优化:采用螺旋风管,定期清灰,防止粉尘堵塞。
2. 预处理
- 降温除尘:
- 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去除PM₁₀–PM₂.₅颗粒物(效率≥95%)。
- 水喷淋塔:喷淋碱液(NaOH溶液)中和酸性气体,并降温至40℃以下。
3. 化学处理
技术类型适用场景优势与效果湿法脱硫高浓度SO₂(熔炼废气)钙基或钠基溶液吸收SO₂(效率≥95%),副产物可资源化利用。SCR脱硝高浓度NOₓ(熔炼、燃烧废气)催化剂存在下将NOₓ转化为N₂和H₂O(效率≥90%),但成本较高。酸雾净化塔酸性气体(HCl、HF)喷淋碱液中和酸性物质(pH调节至8–9),去除率>98%。
4. 有机废气处理
技术类型适用场景优势与效果活性炭吸附低浓度VOCs(<200 mg/m³)吸附效率≥90%,需定期更换(6-12个月)。催化燃烧(CO)中高浓度VOCs(>500 mg/m³)在催化剂作用下将VOCs氧化为CO₂和H₂O(净化率≥98%),热回收率70-85%。光催化氧化残余VOCs、漆雾紫外线激发催化剂分解污染物(效率≥95%),无二次污染。
5. 深度处理与排放
- 湿式静电除尘器(WESP):去除0.1–1.0 μm级颗粒物(效率≥99%)。
- 在线监测设备:实时检测SO₂、NOₓ、VOCs浓度,确保达标排放(GB 16297)。
铸造废气处理案例
案例1:铝合金压铸厂综合治理工程
- 背景:年产5万吨压铸件,废气含颗粒物、油雾、VOCs,直接排放导致车间及周边环境恶化。
- 工艺:
- 旋风+布袋除尘器:去除大颗粒粉尘(效率95%)。
- UV光氧催化+活性炭吸附:分解VOCs为CO₂和H₂O,活性炭吸附残余异味。
- 喷淋塔:用NaOH溶液中和酸性气体(HCl去除率>85%)。
- 效果:
- 粉尘排放浓度<15 mg/m³,VOCs<0.5 mg/m³,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 车间PM₂.₅下降80%,员工呼吸道疾病发生率降低70%;
- 金属粉尘回收率85%,年节省原材料成本约120万元。
案例2:汽车零部件厂催化燃烧+热能回收
- 背景:废气含高浓度VOCs(>5000 mg/m³)及余热,传统处理方式成本高且浪费能源。
- 工艺:
- 催化燃烧:贵金属催化剂作用下,VOCs在250–400℃氧化分解为CO₂和H₂O(净化率>95%)。
- 热能回收:通过热交换器回收燃烧热量,用于预热进风或厂区供暖,能源利用率提升40%。
- 效果:
- 年回收热能折合标准煤约800吨,减少碳排放2000吨;
- 催化燃烧装置连续运行8000小时无故障,滤袋更换周期延长至18个月;
- 运营成本降低25%,废气排放浓度符合《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案例3:铸造厂酸雾净化塔治理
- 背景:表面处理工序产生硫酸雾(150 mg/m³)、铬酸雾(50 mg/m³)。
- 工艺:
- 酸雾净化塔: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硫酸雾(去除率99%)。
- 光催化氧化:分解氮氧化物和残留VOCs(去除率98%)。
- 效果:
- 酸雾浓度降至5 mg/m³,氮氧化物<10 mg/m³,符合GB 16297标准;
- 车间环境改善,员工健康风险降低。
案例4:熔炼废气综合治理
- 背景:熔炼炉排放SO₂(800 mg/m³)、NOₓ(500 mg/m³)、颗粒物(300 mg/m³)。
- 工艺:
- 湿法脱硫:钙基溶液吸收SO₂(效率95%)。
- SCR脱硝:催化剂将NOₓ转化为N₂(效率90%)。
- 布袋除尘器:捕集颗粒物(效率99.9%)。
- 效果:
- SO₂<50 mg/m³,NOₓ<100 mg/m³,颗粒物<30 mg/m³;
- 年减排SO₂ 600吨,满足超低排放要求。
总结
铸造废气治理需结合 源头控制+多技术耦合 原则:
- 源头控制:优化工艺(如密闭压铸、低VOCs涂料),减少无组织排放。
- 多级处理:根据污染物特性选择湿法脱硫、催化燃烧、酸雾中和等组合工艺。
- 资源化利用:脱硫副产物(如石膏)回用,降低运行成本。
典型案例表明,科学设计可实现:
- VOCs去除率≥95%,浓度<50 mg/m³;
- 酸雾去除率>99%,达标排放;
- 年节约成本100-300万元,提升环保效益与企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