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路由器包装上醒目地印着“AX3000”时,通常它指的是设备在2.4GHz和5GHz双频段叠加的理论最大速率。
具体拆解的话:
2.4GHz频段通常提供574Mbps;
5GHz频段提供2402Mbps。
两者相加约2976Mbps,四舍五入即宣传的3000M。
同时,这个数字是实验室理想状态下的上限数字,现实中不用想的。
那实际家庭环境中能有多少呢?
在采用Wi-Fi 6技术的设备与160MHz频宽支持下,表现优异的路由器实际传输速率约为1700-1800Mbps,仅为理论值的60%左右。
是的,这还是设备性能拉满下跑出来的。
普通环境下,5GHz频段的实际有效传输通常只有理论速度的40%-75%,约960Mbps-1800Mbps。
很惊讶吗?
但这很正常,甚至算得上优秀!
在一项针对多品牌路由器的极限测试中,实际能超过1500Mbps的设备已属“表现良好”,多数产品在1300Mbps附近就达到瓶颈。
为何理想丰满而现实这么骨感?
很简单,无线信号如同声音,距离越远、阻隔越多,强度衰减越厉害。
当设备远离路由器且间隔一堵承重墙后,握手速率可能骤降至500Mbps以下。即便在同一个房间内,离开路由器3米以上速率也会明显下降。
更别提其它的环境干扰。
同时,路由器再强,也需终端设备匹配。
若手机、电脑的网卡仅支持Wi-Fi 5或频宽为80MHz,实际连接速率会被限制在867Mbps左右,这样你路由就算有6000Mbps也没用。
再就是宽带
只有当宽带达到500M以上时,高端路由器的价值才真正显现。
那一个3000速率一家三口够用吗?
对于典型的三口之家,网络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场景:
影音娱乐:4K流媒体需25-50Mbps/路,高清视频通话约10-20Mbps;
在线学习/远程办公:视频会议稳定运行需5-15Mbps;
网络游戏:实时对战游戏对延迟敏感,但带宽消耗通常低于100Mbps;
多设备互联:智能家居设备数量多,但单设备流量通常<1Mbps;
即使开4K视频、游戏、视频会议同时进行,总需求也不超过200Mbps。
若能在提供3000M路由器的轻松覆盖的宽带,即稳定提供100-500Mbps的带宽,就能完全满足家庭需求。
Ps:若家中宽带≤500M,且无内网大文件传输需求,1200M规格的路由器已基本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