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性类别具体特点基本成分铬(Cr):24-26%,镍(Ni):6-8%,钼(Mo):3-5%,氮(N):0.24-0.32%,铁(Fe):余量;含少量锰、硅等,不含铜,属于超双相不锈钢。组织结构由约 50% 铁素体和 50% 奥氏体组成的双相结构,平衡的相比例赋予其优异的综合性能,避免了单一相结构的缺陷(如铁素体的脆性、奥氏体的应力腐蚀敏感性)。力学性能- 抗拉强度:≥800MPa
- 屈服强度:≥550MPa(远高于 304 不锈钢的 205MPa)
- 延伸率:≥15%
- 硬度:≤310 HBW
特点:高强度、高韧性,适合承受高压和重载工况。耐腐蚀性- 耐点蚀 / 缝隙腐蚀:临界孔蚀温度(CPT)≥40℃,耐氯离子腐蚀能力强(优于 316 不锈钢,接近哈氏合金)
- 耐应力腐蚀开裂(SCC):在含氯离子的高温环境中表现优异,尤其适合海水、盐水等介质
- 耐均匀腐蚀:对有机酸、无机酸(如硫酸、磷酸)有良好耐蚀性。高温 / 低温性能- 高温:可在 300℃以下长期使用,超过此温度需关注相稳定性
- 低温:具有良好的低温韧性,无脆性转变,适合寒冷地区或低温介质环境(如液化天然气)。加工性能- 焊接:可采用 TIG、MIG 等焊接方法,焊接时需控制热输入(避免铁素体过多或 σ 相析出),焊后通常无需热处理
- 成型:冷加工性中等,需较大变形力,加工后易产生应力,建议进行去应力退火
- 切削:因强度高,需使用硬质合金刀具,切削效率低于奥氏体不锈钢。应用领域石油化工(油气开采、管道、换热器)、海水处理(淡化设备、海洋工程)、 pulp & paper 工业(制浆设备)、食品加工(酸性环境设备)、高压容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