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龙门式三坐标测量仪像一座精密的“测量桥”,用探针捕捉物体微米级的尺寸。但车间地面的微小振动(哪怕是人走路)都可能让它“手抖”出错。这时,空气气浮除振器就成了它的“悬浮神功”!
它怎么工作?
“气垫脚”原理: 除振器内部有特殊设计的“气腔”和布满微小气孔的“节流板”。
压缩空气“撑场子”: 干净、干燥的压缩空气被泵入气腔,像吹气球一样。
形成“气膜”: 高压空气从无数小孔均匀喷向下方平台(或地面),在测量仪底座与平台之间形成一层极薄、稳定的空气薄膜。
悬浮+吸振:
悬浮: 这层气膜像滑溜的“气垫”,把几十甚至上百公斤的测量仪稳稳“托”起,摩擦力几乎为零。
吸振: 地面传来的振动试图“推”动测量仪时,气膜能像“软弹簧+缓冲垫”一样吸收和消散掉大部分能量,保护测量仪“稳如泰山”。
设计关键点:
气孔要又多又小: 保证气膜均匀、压力稳定,支撑平稳。
气量气压要调好: 像给气球打气,太多会“飘”,太少托不住。需要根据机器重量精确控制。
结构要结实刚硬: 本身不能“软”,才能把振动挡在外面。
简单说: 空气气浮除振器就是给高精度的“测量桥”穿上了一双会喷气的“悬浮鞋”,隔绝振动干扰,让它能看清万分之一毫米的世界!它是保障三坐标测量精度的“隐形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