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电解水制氢行业迎来了关键转折——方形电解槽从技术探索阶段加速切入商用赛道。这一被视为碱性电解槽"升级版"的装备,凭借占地面积小、负荷响应快、全生命周期成本低等优势,在山东、内蒙古等地的多个大型绿氢项目中实现开始投产运行,推动绿氢从"示范工程"向"规模经济"跨越。
从实验室的性能突破到大型绿氢项目的稳定产氢,2025年以来,方形电解槽在技术和商用层面都取得了哪些实际进展?对整个电解水制氢设备的发展趋势又会带来哪些影响?
方形槽的性能突破与新品爆发
技术迭代的密集兑现,为方形电解槽的商用奠定了核心基础。2025年以来,一些电解水制氢设备企业先后发布的方形电解槽产品,在电流密度、能耗控制、材料寿命等关键指标上实现较大突破,构建起与传统圆形槽的技术差异。
3 月,蓝星北化机展出 CZH 系列方形高电流密度常压碱性水电解成套技术产品和工艺包。其 CZH 系列方形碱性电解槽单台产氢量覆盖 500 - 3000Nm³/h,电流密度高达 12000A/m²,适用范围宽(10% - 110%),在波动电源操作下,氧中氢长期稳定在 0.7% 以下,氢中氧长期稳定在 1000ppm 以下。
三一氢能聚焦结构创新,2025年5月推出的S-Plus系列4000Nm³/h方形槽,该产品单系统集成四组电解单元,产氢量达4000Nm³/h,适配GW级风光基地集中制氢需求。模块化插片式结构,支持现场快速组装与部件更换,维保成本降低30%。双液压油缸+机械锁紧双重密封技术的应用助力解决漏液风险,让产品的设计寿命大大提升。
力源科技在今年6月的上海FCVC展上推出了其第一台方形碱槽,其通过优化电解槽进出口及分配区域设计,攻克传统电解槽碱液分布不均、气体积聚等难题,实现更精准的反应区域温度控制,显著延长使用寿命。
在今年上半年发布的24款电解槽新品中,碱性电解槽有8款新品,方形槽就有3款新品,占比接近一半,呈现出较强的发展势头。
从示范到规模化的标杆实践
技术突破的价值,最终需通过商用项目验证。2025年,多个标志性项目开始进入投运阶段,标志着方形电解槽从实验室走向工程实践,完成了从实验室到应用场景的关键跨越。
3 月 17 日 ,希倍优氢能首套 1000 标方 “山川” 方形制氢系统发往吉林,用于国内某头部企业风电制氢项目。
远景能源赤峰零碳氢能产业园则展现了方形槽在大型综合绿氢项目的发展潜力。作为全球首个百万千瓦级零碳氢氨项目,主要采用了远景自主研发的方形常压电解槽。2025年7月,该项目碱性电解槽总产能提升至10万Nm³/h(包含圆形与方形槽混合应用),年产绿氨30万吨。该项目所产的首罐绿氨发运并获全球首张ISCC可再生氨认证,打通国际绿氨贸易通道
应用于该项目的方形电解槽通过四合一集成设计(单套4000Nm³/h),实现风光波动电源的高效消纳,负荷调节范围达10%-120%,并且配套AI智能控制系统,电解槽可在5分钟内完成全负荷响应,精准匹配可再生能源波动。
国际市场的突破同样值得关注。沙特NEOM绿氢合成绿氨项目采用的方形常压电解槽来自蒂森克虏伯。其20MW级碱性模块电解槽(scalum)具备成熟工程经验,且与沙特ACWA Power的4GW风光发电系统深度集成。该方形常压电解槽电流密度可达10000-12000A/m²,较传统圆形槽提升1-2倍,直流电耗低至4.14kWh/Nm³,接近PEM水平。并且其宽负荷能力(10%-110%)可直接消纳不稳定电力,避免弃光弃风。
碱性电解槽格局的分化与升级
技术端,方形电解槽有其独到的优势。方形电解槽常采用模块化和插片式单元槽设计,可实现单个小室或多个小室独立包装、便捷搬运和单一小室独立抽换,解决了圆形电解槽运行现场拆装及整体搬运困难问题,降低了运维成本。
据三一氢能测算,以 1000 标方电解槽为例,其 S 系列方形槽年维护成本可控制在 15 万元以内,较传统圆形槽降低 50% 以上。随着方形槽应用规模扩大,碱性电解槽设备维护将由 “被迫应急” 向 “常规保养” 转变。
此外,方形电解槽的宽负荷范围适配风光制氢波动的随机性和瞬时性,其材料成本、低工程投资成本和低运行成本助力客户在大规模风光制氢项目中降低成本,便捷的常规保养特性和低压安全性也有助于其在大型风光制氢项目中长期、安全平稳运行。
方形电解槽的商用突破,正在逐渐改变碱性电解槽产业的竞争逻辑,推动行业从"价格内卷"向"技术驱动"转型,市场结构与生态格局均呈现新特征。
市场份额的快速提升是最直观的变化。公开的投运绿氢项目情况显示,2025年方形槽在国内碱性电解槽市场的应用占比显著提升。
方形电解槽企业的数量开始明显增多,目前国内市场已经有远景能源、吉冠科技、三一氢能、氢通新能源、希倍优氢能、力源科技、宏泽科技、亿利氢田时代、海德氢能、汉氢科技、蓝星北化机等多家公司推出了方形电解槽产品。
从产业的发展过程来看,绿氢产业发展之初市场最先接触圆形槽,圆形槽企业从原先数家快速裂变至如今约200多家。方形槽技术路线与氯碱同源,氯碱市场万吨、十万吨、几十万吨级工程中电解技术成熟度已得到近半个世纪实践验证,但在电解制氢市场方形槽的市场认知和应用还稍显不足。
随着性能持续迭代、成本逐步下降、应用场景拓展,方形电解槽有望在未来3-5年逐步提升市场份额。能否成为圆形槽的有力竞争对手,还要看在具体的示范应用项目中的实际表现,无论是方形槽还是圆形槽,谁性能更好,更适应风光等可再生电力的波动性,谁才能最终占据上风。目前,方形槽的商用征程才刚刚开始,与圆形槽真正的较量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