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代的276g,到今天的215g,三星Galaxy Z Fold折叠屏用7年的时间,为大折叠屏手机减负,在三星Galaxy Z Fold7上终于大成。这一代Galaxy Z Fold7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铰链优化,二是屏幕结构,三是材料创新,来让Galaxy Z Fold7同时拥有折叠屏手机的高效,以及直板手机的轻巧,达成“全球最轻折叠屏旗舰”的壮举。
三星Galaxy Z Fold7为减负做的三件事
折叠屏手机已经度过了最开始需要丰富生态的阶段,因为最迫切的需求,往往是最容易被看到的。而当折叠屏的生态接近完善,所有厂商不可避免地要进入新一轮的“装备竞赛”,就像折叠屏最开始对“控制折痕”的需求一样,2025年,装备竞赛的核心就是“轻薄”。
而三星Galaxy Z Fold7为了实现最极致的轻薄,最关键的是做对了铰链优化、屏幕结构优化、材料创新这三件事,也在外观上带来了比较大的改变。
铰链上三星Galaxy Z Fold7采用了全新的超薄精工装甲铰链,水滴设计与多轨结构,让Galaxy Z Fold7在折叠状态下拥有更精密的形态,除了机身本身的结构带来的一些线条之外,你几乎找不到缝隙。这里有一个很明显的使用差异,很多折叠屏手机,用户在单手展开时,习惯用拇指去顶开,用过折叠屏的都知道这个方法非常好用,只要有一点🕐️缝隙就能直接顶开。而三星Galaxy Z Fold7却要非常用力地用指甲去“撬”开一个缝隙,才能单手打开手机,这样的精密度,也是高端折叠屏在品质上的一种体现。
超薄精工装甲铰链并没有因为更加精密的形态,让折叠的质感变低。当你在手上展开、合起Galaxy Z Fold7时,你能明显感觉到它的铰链非常跟手,手停在哪,手机就开到哪、折到哪,一点🕐️余量都不会有,非常紧凑。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从悬停的效果来侧面观察铰链的精密程度,三星Galaxy Z Fold7可以非常稳定地停在15°锐角上,低于这个角度会因为外屏本身的重量而闭合,足见超薄精工装甲铰链的优异。
此外,Galaxy Z Fold7更是将之前的碳纤维层升级为钛基网格层,增加强度的同时实现纤薄化。Galaxy Z Fold7折叠后仅8.9mm,展开后4.2mm,极致的纤薄让折叠屏手机有更多的机会去与直板手机“抢”用户,而这也确实让用户的选择更丰富了——不再有厚度和重量的担忧,折叠屏手机还占一个“大屏”优势,在合适的场景中确实比直板手机更能提升使用体验。
显示方面,Galaxy Z Fold7得到了全面升级,外屏增大至6.5英寸,且拥有21:9的屏幕比例,内屏展开后则高达8.0英寸。
如果只是可视面积的变化,其实带来的体验并不会有太多变化;App的适配比例,以及折叠后更贴近直板手机的握持手感,才是带来的最大升级,这对折叠屏手机的整体体验可以说是大大减负。
内外屏均支持Vision Booster视觉增强技术,峰值亮度可达2600尼特,在户外阳光下也能看清楚屏幕上的内容,非常适合折叠屏手机的用户群体在出差过程中使用,可以应对绝大部分场景。
手机背面的DECO舍弃了外圈的装饰环,整体十分简洁、清爽。值得一提的是,Galaxy Z Fold7主摄摄像头使用了2亿像素的大底传感器,拍摄素质有大幅提升。
中框采用增强型装甲铝材质,轻盈又兼顾机身强度;外屏采用了康宁®大猩猩®玻璃陶瓷2,机身背部则是康宁Victus2玻璃盖板,耐刮擦也抗摔。材料的升级对折叠屏来说是双向的提升,对于轻薄折叠屏机型而言,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升级。
Samsung One UI 8,呈现大屏价值
如果做一个调查问卷,问题是“大折叠屏手机,与普通直板手机在使用上的差异在哪?”可能绝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效率”一词。
折叠屏的核心价值,就在于用更好的大屏生态、更广阔的视野,承载起更多的内容,从而提升效率,这同样需要有一个交互更贴合用户需求的UI。比如Galaxy Z Fold7升级之后的即时简报,就能有更多的个性化信息推荐,将手机变为信息的高效看板。
Samsung One UI 8的优势在于与AI应用的深度融合,让以“效率”著称的折叠屏旗舰实现生产力的全面释放。Galaxy AI的升级,有很大一部分体现在“能看会听”的三星Bixby上,基于强大的多模态能力,可以更高效地为用户的诸多难题带来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应用方式上,Samsung One UI 8也变得更加方便。以智能文案为例,笔者在编写文案时虽然有大致的方向,但真到“下笔”的时候,却感觉总是找不到合适的描述。这时候我们完全可以写完大体上的内容,然后交给智能文案,通过长按文本呼出Galaxy AI,选择风格改写,或者直接帮写,就能让三星Galaxy Z Fold7帮我们撰写更优秀的文案。
同时,大家应该注意到了智能文案功能的面板上,同样有提取摘要、分段小结、表格等功能,这一功能从使用场景出发,笔者认为它是为有大量连续性文字工作的用户准备的,比如做会议纪要的行政职员,或者是像笔者这样的数码爱好者,有它就能通过手机快速完成一些平时需要在电脑上才方便完成的操作。
这次Samsung One UI 8对Galaxy AI的升级是全方位的,比如音频橡皮擦支持更多App调用了,Bixby可以投喂更多文档,AI头像生成更多风格化的照片,有AI的深度参与,才能真正让三星Galaxy Z Fold7实现效率上的升级,充分发挥大屏优势。
2亿像素大底,很清晰
三星Galaxy Z Fold7是折叠屏手机首次采用2亿像素的机型,规格与三星S25 Ultra相同,传感器为三星S5KHP2,感光元件尺寸1/1.3英寸,光圈f/1.7,支持2亿、5000万像素和1250万像素的照片输出。从传感器规格以及三星一贯稳定的相机📷️算法来看,它的主摄成像效果我们可以提前“开香槟”了。
长焦采用1000万像素的三星S5K3K1,等效69mm焦距,也就是3X光学变焦,光圈f/2.4;超广角镜头为1200万像素的索尼IMX564,等效13mm焦距,光圈f/2.2。硬件也都是我们了解的那些熟悉面孔,不妨来看看三星Galaxy Z Fold7能为我们留住哪些精彩瞬间吧!
毫无疑问,Galaxy Z Fold7这颗主摄是它在影像上的最强杀手锏,它拥有比较出众的动态表现,同时在算法上又对色彩、白平衡掌握得恰到好处。比如下面这张照片,就是非常典型的三星风格,蓝天的色彩是稍微加了一些质感的,但是整体还原得比较到位。
1X拍摄
对色彩的把控,一直以来都是三星旗舰的优势,这一点🕐️在折叠屏上也得到了继承。优秀的白平衡表现,可以帮助三星Galaxy Z Fold7更好地还原场景,忠实地记录生活。
1X拍摄
在面对侧逆光和逆光场景时,Galaxy Z Fold7这颗大底主摄能够很好地处理好高光和暗部的关系,呈现比较好的动态,在这样阳光明媚的天气中,能够为用户在户外带来更高的成片率。
1X拍摄
高像素主摄的优势,是能够得到一个高质量的2X焦段,效果基本会接近无损,等效46mm的焦段,可以拍人像、可以拍风景,可以拍人文,很全能,基本上都能拍。
在长焦端,也就是69mm的光学焦段上,三星Galaxy Z Fold7也有比较不错的表现,这个焦段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在日常创作中找到合适的构图,同时也保持较高的成像质量,是非常适合拍特写的焦段。
更高的10X焦段,三星Galaxy Z Fold7保持了与之前相近的白平衡表现,整体一致性较高,不会与主摄和超广角镜头产生割裂感。另一方面,从照片本身的质量来说,放大之后清晰度也有一定保障,尽管长焦镜头的感光元件尺寸不大,但三星凭借着娴熟的影像处理经验,再现了场景的真实效果,依然有很高的清晰度。
10X拍摄
三星Galaxy Z Fold7的微距模式似乎可以由超广角与主摄触发,对焦距离极近,关键是拍出来的效果是统一的,这赋予了微距模式更多的可用性,用户不用去纠结切换到特定的镜头才能使用。
超广角微距
而到了夜晚,三星Galaxy Z Fold7的色彩变得更加抓人,浓淡适宜,结合整体比较明亮的画面,有着非常舒适的观感,即便是3X变焦下的照片,
1X拍摄
2X拍摄
3X拍摄
影像是折叠屏产品一贯的“弱势”环节,但三星Galaxy Z Fold7正在逐渐改变这一固有印象,通过2亿像素超清主摄,以及丰富的影像调校经验,三星正在用折叠屏掀起新的影像风潮。
性能优秀,娱乐无忧
优秀的性能,是大屏娱乐的基础保障,游戏也好,或者是视频应用下的多应用后台也罢,都需要强大的性能支撑。三星Galaxy Z Fold7搭载高通骁龙8至尊版(for Galaxy)处理器,相较于标准版在CPU、GPU频率上都有一定提升。
简单展示一下它的游戏性能,在室温24℃的环境中,我们玩一局《王者荣耀》游戏,帧率整体平稳,无论是打团还是对线,都没有出现卡顿情况。15分钟左右的一局游戏结束后,机身温度33℃,手上完全感受不到热量。对于折叠屏来说,骁龙8至尊版在同类产品里,实在过于“超模”了。
轻薄大成,效率与体验的革新者
三星 Galaxy Z Fold7以“全球最轻折叠屏旗舰”的姿态登场,标志着大折叠在减重变薄道路上取得里程碑式突破: 215g 的轻盈体重和折叠态8.9mm、展开态4.2mm的极致纤薄,成功打破了折叠屏与直板手机的界限,大大减轻了用户的使用负担。
另外,Galaxy Z Fold7不仅在形态上突破,更致力于释放大屏效率。Samsung One UI 8 深度融合 多模态能力和创新Galaxy AI,显著提升了多任务处理和信息获取效率,真正让大屏优势转化为生产力。可以说,三星Galaxy Z Fold7成功塑造了一款在形态、体验与功能上都更接近理想状态的大折叠屏旗舰,为折叠屏手机的下一个发展阶段树立了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