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如火如荼,人工智能成为全球竞争制高点,而中国作为关键变量,正改变着全球AI版图。一个日益常态化的现象是,任何一代顶级模型在国际评测榜上“独占鳌头”的时间最长不超过三个月,中美多家模型呈现你追我赶、交替领先的局面。中国AI产业正以“当惊世界殊”的姿态,为全球创新注入强劲动能。
上海阶跃星辰7月发布最新基座模型Step 3
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周志峰依然记得,2022年底ChatGPT爆火之后,他经常要凌晨三四时起床,只为抢到美国模型公司发布会上极有限的邀请码。如今两年半过去,投资界对大模型亢奋依旧,去年全球风投资金的近20%、约330亿美元流向了模型公司。只不过,周志峰和投资界的同仁的视线更多聚焦在中国本土、特别是上海的企业身上。
今年4月,在上海“模速空间”向习近平总书记作重点汇报的四家代表性AI企业中,启明创投投资的占了两家,即无问芯穹和阶跃星辰。行业日益形成共识,美国OpenAI一骑绝尘已成过去式。而模型排行榜“座次”的快速轮换,恰是中国创新加速度的最好体现。
近期,启明创投在沪举办论坛,分享其对于模型行业的最新观察,其中一个核心观点是,全球模型尤其推理模型进步迅猛,中国模型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周志峰分享,技术向上生长,应用向下扎根
一方面,中国人工智能引领全球AI成本革命。今年1月发布的DeepSeek R1模型,其推理成本仅为OpenAI对应模型的5%。随即,全球模型掀起降成本暗战,目前主流完整尺寸大模型的推理成本已降至每百万token(输入输出单元)约1美元,较去年下降近百倍。阶跃星辰上月发布的新一代主力基座模型Step 3,每百万Token成本更是仅为0.055美元。这意味着中国让人工智能从奢侈品变为各行各业都用得起的生产力工具。
另一方面,中国模型公司具备全球视野,呈现出“生而全球”的可喜态势。如快手的可灵AI、生数科技的视频生成平台Vidu AI,其网页端流量或用户,80%来自海外。这意味着中国人工智能正成为全球用户的创新创造平台。
作为国内最活跃的AI投资机构之一,在启明创投看来,中国及上海的人工智能展现出一系列可喜趋势。
展望之一,模型能力越来越强,200万token上下文窗口有望成为顶级模型的标配。今年6月上海国产AI独角兽MiniMax抛出全球首个开源大规模混合架构推理模型——MiniMax-M1,支持100万token上下文输入。而200万token,意味着模型一次可处理1500页PDF或者两本《三体》英文原著。
MiniMax-M1在全球开源模型中已列全球第二
展望之二,智能体应用走进产业,首批真正意义上的“AI员工”将进入企业,广泛参与客服、销售、运营研发等核心流程。如启明创投所投资的自由量级旗下智能PPT生成工具Pi,实现从内容大纲构建到视觉设计全流程全部由AI自主完成。智能体Agent不再是工具辅助,而是能直接承接任务。不仅如此,智能体也出现摩尔定律,其任务处理复杂度每七个月实现翻番。
展望之三,核心算力更加自主可控,AI芯片领域将有更多“国设”“国造”GPU开启批量交付。如阶跃星辰发布Step 3时,同时宣布联合近十家芯片及基础设施厂商,发起模芯生态创新联盟,其中燧原科技的芯片已初步实现在Step 3上运行。
展望之四,具身智能落地前景广阔,具身智能机器人将率先在拣选、搬运、组装等场景实现规模化部署。7月,全球人形机器人迄今最大单笔近亿元订单,由深圳优必选拿下。紧接着,上海智元机器人和杭州宇树科技联手中标1.2亿元大订单。近期智元机器人又宣布其近百台远征A2-W型号机器人将“上岗”富临精工工厂。
人形机器人“上岗”工厂
人工智能正一步一个脚印,创造新的历史。启明创投预测,未来两年内,token消耗量将提高1至2个数量级;AI业务外包模式将实现商业化突破,通过“按结果付费”方式,在金融、客服、营销、电商等流程标准化行业迅速扩张。这当中,中国及上海的人工智能企业,必将扮演着重要角色。
原标题:《全球任何顶级模型“霸榜”第一位置难超三个月,原因在中国》
作者:解放日报 李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