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Wi-Fi 7商用沙龙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沙龙围绕“Wi-Fi 7商用:这么近,那么远”的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分享前沿观点,共商Wi-Fi 7规模商用新思路,共探Wi-Fi 7普及的新图景。工信智媒体总编辑刘启诚担任本次沙龙的主持人。
“Wi-Fi 7通过320MHz带宽、高阶调整、MLO、MRU等技术,将无线局域网的性能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中国信通院博鼎实华无线终端部高级工程师彭程表示。基于这些技术优势,Wi-Fi 7能够适配XR、高清视频、云游戏等消费级应用,以及工厂、园区等企业级应用。与此同时,千兆宽带的加速普及、电信运营商新型业务的开发,以及国家补贴政策的支持等,均为Wi-Fi 7发展提供了助力。不过,Wi-Fi7大规模普及仍面临多重挑战。例如频谱缺失造成了Wi-Fi 7性能无法最大化;资费问题使用户升级Wi-Fi 7意愿不强烈;旗舰级手机换机周期延长,以及6G、星闪技术等新技术带来的挑战。
家庭WLAN正面临同邻频干扰和网络拥塞的双重压力,导致带宽骤降、时延飙升,已成为制约家庭网络体验的主要瓶颈。中国移动智慧家庭运营中心高级系统架构师赵航斌指出,为解决家庭网络痛点,中国移动现已形成“宽带+Wi-Fi+场景应用”的一体化家庭网络解决方案,可打造稳、强、快、优、高的精品网络体验。展望未来,家庭网络将向智慧网络服务演进:一是通过云Wi-Fi与FTTR结合,实现超千兆网络全屋覆盖和无感漫游;二是深度融合AI,一方面实现Wi-Fi与IoT泛在连接保障全屋智能,另一方面通过AI自智化动态优化网络,打造个性化“专网”;三是探索通感一体技术,利用Wi-Fi CSI等技术实现人体状态感知,突破传统监控的局限。
华为数通标准高级工程师范大卫表示,在Wi-Fi标准领域,中国的研究实力和贡献并不薄弱。以专利注册地计算(主要为大陆地区,不包含中国台湾地区),中国企业在Wi-Fi相关专利中的占比约为29%,技术文稿贡献更是超过30%。从产业发展看,Wi-Fi7目前处于发展初期,预计三年后将迎来显著增长,但当前仍面临频谱限制、产业协同不足等问题。而Wi-Fi 7 Advanced有望驱动园区业务实现价值跃升,牵引整个产业从“可用”向“好用”迁移:一是极速畅联,从单设备的极致性能向多AP组网极致性能转变,利用多AP协同智频倍速iCSSR技术,在频谱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构建80MHz无线组网,使终端速率提升一倍;二是Wi-Fi+X赋能万物感知,通过AP构建园区感知能力,探索绿色节能、康养看护、空间安全等多种新业务,打造智能空间;三是网安一体安全园区解决方案,从终端接入到无线/有线链路传输,从入侵检测到隐私防护,为企业园区构建一体化安全防御体系。
产业发展,测试先行。罗德与施瓦茨的测试解决方案涵盖Wi-Fi 7设备从研发到生产的整个生命周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罗德与施瓦茨业务发展经理张红云在会上分享了多个解决方案。其中,基于CMX500的Wi-Fi 7信令测试解决方案,为Wi-Fi 7设备厂商提供了一套高效、精准、可靠且操作简便的信令测试密钥,全面保障产品研发和上市;基于CMP180测试仪的Wi-Fi 7非信令测试方案,不仅满足Wi-Fi 7前端和设备的研发需求,还适用于产品后期的生产测试。此外,罗德与施瓦茨还与Wi-Fi 7芯片商展开合作,使用户可无缝连接被测设备和测试仪,极大简化了测试流程。
中国联通集团智慧家庭和宽带网络产品专家丁海表示,凭借各项技术优势与特性,Wi-Fi 7不仅能为家庭用户提供高品质组网的通信业务,为各类DICT创新应用筑牢网络基础,更对商企场景具有重要意义。不过,回顾国内市场过去三年的发展历程,受限于频段资源、设备成本、用户认知及网络质量等因素,其全面替代进程受阻,给产业带来了诸多挑战。2025年作为万兆家宽时代的元年,将为Wi-Fi 7的发展带来黄金机遇。对此,中国联通积极参与国内外标准制定,并联合产业界各方开展技术和产品储备等方面的合作。后续,中国联通将以“万兆端到端+全光组网”为目标,全面推进FTTR终端向Wi-Fi 7技术升级,同时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运营创新,让更多家庭用户“看得到、管得好、用得爽”,进而与产业界各方携手,更高效地推动Wi-Fi 7产业实现全面发展。
“今年,工信部启动万兆光网试点工作。在政策驱动下,Wi-Fi 7有望成为园区无线组网首选。”新华三集团运营商技术部专家周全表示,目前,新华三全场景Wi-Fi 7 AP产品系列已在海外市场全面商用,如香港某大学全校部署Wi-Fi 7 AP,实现统一无感知认证,并完成了老旧设备的替换;2023沙特某赛事场馆在观众区部署Wi-Fi 7,休息区则采用Wi-Fi 6与室外设备混合组网的方式,既提升了使用体验,又实现了成本优化。对国内规模部署Wi-Fi 7,他提出了三大建议,一是无线频谱先行,争取6GHz频段资源;二是政企应用驱动,聚焦高端园区、工厂等场景,复制海外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成功经验;三是AI融合发展,通过大模型预测优化无线链路性能,结合新华三“无线4i特性”,提升漫游效率与自动化水平。
在圆桌讨论环节,与会嘉宾围绕如何推动Wi-Fi 7规模商用献言献策,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强化用户认知,突破需求瓶颈。避免空谈技术参数,聚焦解决用户痛点,同时可结合AI、机器人等新兴应用打造组合卖点。二是突破频谱与成本制约。在提升有限频谱利用率的同时,推动6GHz未分配频段向Wi-Fi开放;加速国产Wi-Fi 7芯片研发以打破美系厂商垄断,并通过运营商集采拉动规模效应,降低Wi-Fi 7设备成本。三是推动政企场景先行破局,聚焦园区、场馆等高价值场景,以点带面带动产业链成熟,提供差异化体验保障。总体来看,产业界需以企业级场景为突破口,通过频谱开放和国产设备降本解决短期瓶颈,结合政策赋能与生态共建,实现Wi-Fi 7的可持续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