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通州应急)
汛期来临,持续强降雨引发的洪水往往导致道路中断、电力受损、通信瘫痪,让灾区沦为信息孤岛。在断网、断路、断电的 “三断” 困境中,如何快速开辟生命通道、把握救援黄金时间?大疆多类型行业无人机在多次实战演练与一线救援中深度应用,用科技力量搭建起 “空中生命线”,为汛期应急救援提供高效支撑。
应急演练:硬核装备构建全域救援网
在应急实战演练中,面对现场“三断孤岛” 场景,大疆多类型无人机协同作战,上演了一场高效救援公开课。
应急演练模拟三断灾害
在灾害救援中,速度与精准度直接关乎人员生死存亡。大疆机场3作为首款支持车载移动部署的机场产品,凭借强大的移动性跟随救援队伍快速抵达灾区前线,机场无人机第一时间自动升空执行前突侦察任务,实时回传现场画面与关键数据,为前线救援提供即时信息支持。
灾情研判离不开精准的地形信息,M4E无人机拍摄的高清影像导入大疆智图后,能极速生成受灾区域的高精度三维模型,以毫米级分辨率还原地形特征,让每一步决策都有精准数据作为支撑。
机场3随移动指挥车前突侦察
M4E无人机进行高精度建模
面对更为复杂的救援场景,M400无人机凭借强大性能成为破局关键。在山体遮挡等信号盲区,机对机中继功能发挥了大作用:一台无人机升高作为中继机,另一台作为作业机前飞,依托O4图传行业增强版的Sub2G频段,可实现40公里稳定图传,轻松穿透茂密植被与山体障碍,让指挥中心与前线的联络始终畅通。
抵达现场后,M400无人机更是发挥了“多负载”能力应对灾害救援多元需求:搭载的红外热成像相机能穿透浓烟、黑夜,精准定位被困人员的位置;喊话器则可向受困群众传递救援进展与安抚信息,缓解恐慌情绪,为救援争取宝贵时间。当受灾区域通信仍未完全恢复时,它能精准空投小型通信设备,搭建临时联络桥梁,让被困者与外界重获联系。
M400无人机空中投递卫星通信设备
在河道救援等特殊场景中,M400的航磁探测器成为“水下雷达”。面对浑浊不堪的水面,传统探测方式难以奏效,而航磁探测器能捕捉水下车辆的磁场异常,精准定位落水车辆位置。同时,它还能同步探测水下暗礁、漩涡等危险区域,为舟艇救援队伍实时标记安全路线,避免救援人员陷入二次危险,让每一次靠近都精准而安全。
M400无人机在浑浊水域进行航磁探测作业
从信号盲区的突破到多元救援需求的满足,M400无人机协同多类型无人机,以强大的适应性与功能性,在复杂灾害场景中筑起生命保障的坚实防线,成为救援队伍中的 “空中尖兵”。
一线实战:小机型+智能平台打通信息孤岛
不止于演习,大疆无人机已在众多自然灾害救援实战中得到检验。2024年6月,湖南某地遭遇特大暴雨,大山深处的乡镇因道路中断成为信息孤岛,指挥中心急需高清影像、建模数据和全景态势图——大疆应急联盟成员携带设备,用 “轻骑兵” 模式交出了答卷。
暴雨导致村庄被淹没
救援队伍携带两台Mavic3行业系列无人机、移动电源等装备徒步进入前,已通过司空2平台创建项目,导入断路区域kmz文件规划路线;借助2.5维地图查看地形路网,标注通断情况,选定地势高、视野优的起飞点。
导入kmz文件,在司空后台标注起飞点
为提升效率,两名飞手采用 “分工协作”:Mavic3E负责采集0.5平方公里区域的正射影像,Mavic3T专注拍摄图片与视频。因单台设备网络限制,数据通过两台设备分别上传至司空2,实现 “边采集边重建”,第一时间让指挥中心看到现场。
两台无人机同时作业
依托司空2平台,救援团队在二维底图上完成断路标注、长度测量等操作,所有数据实时共享给救援力量 —— 塌方位置、规模等关键信息一目了然。最终,救援队仅用1天时间、2台飞机就高效覆盖了4平方公里的受灾区域,完成了从规划、飞行到数据处理的全链条作业。 一位现场救援指挥员表示,“以往需要数天才能完成的任务,现在一天内就拿到了关键坐标和地形数据,为后续救援抢出了宝贵时间。”
对受灾区域正射采集并云端建图生成模型
从演练中的【硬核装备协同】到实战里的【轻量灵活响应】,无人机正以 “空中多面手” 的姿态,突破汛期三断困境。在守护生命的战场上,大疆行业无人机用演练打磨能力,用实战检验效果,持续完善应急救援装备体系。未来,这些 “空中生命线” 还将不断进化,为汛期应急救援注入更坚实的科技力量,让每一次救援都更安全、更高效。
内容来源:中国应急管理
欢
迎
关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