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利设施智能化改造进程中,供电方式一直是制约偏远地区闸门自动化升级的关键瓶颈。传统市电依赖型方案面临布线成本高、施工周期长的难题,而单一太阳能供电又难以满足大吨位闸门的稳定运行需求。针对这一行业痛点,山东欧标融合市电与太阳能双模供电的智能测控闸门解决方案应运而生,为不同场景下的水资源精准调控提供了灵活、可靠的技术支撑。
双模供电:破解能源适配难题
该方案创新采用市电AC 220V/380V与太阳能互补供电模式,通过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实现两种供电方式的无缝切换。太阳能单元配置单晶硅光伏板,光电转换效率≥15%,搭配胶体蓄电池组,可在-30℃~65℃宽温环境下稳定工作,最大支持10吨闸门启闭。当市电可用时,系统优先接入电网供电,同时为蓄电池智能充电;在无市电区域,太阳能系统可独立保障设备运行,彻底解决偏远灌区的供电困境。实测数据显示,双模供电系统使单站改造成本降低40%,施工效率提升60%。
智能调控:精准匹配用水需求
系统集成高精度编码器与自适应流量算法,支持闸门开度毫米级调节,流量计量误差控制在3%以内。通过4G无线传输,可同时对接4个服务器,实时上传闸门状态、水位、流量等数据。三种自动控制模式——定开度、定水位、定流量,可根据灌区实际需求灵活切换,既满足日常灌溉的精准配水,又能应对防洪排涝的应急调度。控制箱内置过载保护与故障自诊断功能,配合上下限位传感器的双重防护,确保设备在复杂工况下的安全运行。
全域管理:可视化赋能高效运维
配套软件平台融合GIS地图、视频监控与水情管理功能,构建三维数字孪生系统。管理人员可通过大屏或移动端APP远程查看闸门运行状态,实时调取水位、流量等数据曲线,并依据历史报表优化调度策略。当设备出现异常时,系统自动触发三级报警机制,故障代码直传运维中心,结合覆盖全国的售后服务网络,实现24小时内快速响应。
随着智慧水利建设的深入推进,山东欧标这种兼具市电可靠性与太阳能灵活性的双模供电方案,已在多省灌区改造项目中成功验证其价值。27项实用新型专利与69项软件著作权,标志着该技术在硬件设计与软件算法上的成熟度。未来,它将继续推动水利设施从"人工粗放"向"智能精准"的转型,为水资源集约利用提供更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