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律这个品牌大家可能没听过,这是一家专注做复古未来主义耳机的公司。而且还是定位潮牌,这两个怎么看都是debuff的属性,却推出了一个我认为比大厂更有诚意的产品。
那就是我现在戴着的悠律UX。
首先它的三频分化的非常细腻,而且人声、背景音、乐器分离特别清晰;并不是简单的做三频分化然后粗暴的拉对比的调教风格。
悠律UX的调教风格在当下追求“轰头”的大环境下,并不是那么吃香,但是如果你是追求听到音乐的细节,它是做到甚至是可以非常听清人声部分的颤音换气等等细节。如果你偏好民谣、新古典这类的话,感受就会更加明显。
这就让我很好奇,它是怎么做到这样的效果?
如果只是看规格,40mm的发声单元并没有太多突出的地方。但悠律玩了一些有意思的操作。首先是采用类钻石镀层振膜,硬度提升30%,研制分割振动,高频延伸到40kHz,低音下潜到5Hz。
日常平均降噪能到达-35dB,最大降噪深度是-60dB。
此外还有动态补偿技术,通过实时音频信号智能调节,可以补足音频的细节,这也是有别与我之前所有的耳机的差异。
但是显然只靠调教差异,无法和千元以内耳机拉开差距。毕竟别家也能做类似的调教取向。这时候就要结合UX的其他硬件来聊了。高通QCC3084蓝牙芯片加上Analog Devices的ADI降噪技术。UX的降噪方案是和NOBLE的apolllo同方案开发。而后者的售价是来到了5K+。所以UX和千元耳机音质拉开差距我也就能理解了。
这里提一下,如果你是高通SOC的手机,在连接上后一定要去开发者里面开启高通自家的aptX HD音频,达到最好的效果。
聊完了核心硬件,再来看看悠律UX的设计和用料,是否对得起它的价格。
产品的包装就是牛皮纸盒加上说明书还有保护本体的收纳包以及C口音频线,连接电脑、平板、手机的时候可以一边使用一边给UX充电。
配件上我认为还是有点可惜,缺少了3.5mm AUX线,因为UX是支持蓝牙、有线和3.5mm连接,三种连接方式。我这里提一下,就算耳机没电的情况下,通过3.5mm也能连接正常使用,所以如果官方配齐的话,消费者后期不用二次购买,用户使用体验会更好一些。
UX的做工,我认为也是做到一定的越级,首先它的转轴是金属结构,使用的时候是没有声音的,一开始我是没有发现,是用了之前的耳机后,突然发现别人用的都是塑料为主,会有一定的摩擦声,UX这个细节上做的确实不错。
然后顶部荔枝纹理皮革是和马歇尔同家供应商,摸上去的质感确实和同类型头戴式耳机触感有点不同,一方面是皮质,另一方是UX的填充做的非常到位,内外两侧都有厚实的填充物。
那在佩戴之前,大家可以看下右侧耳罩。内部是有一个关学佩戴检测硬件,当你摘下的时候就会自动停止音乐,你要是不喜欢可以三击功能键关闭。耳罩内侧还有标注LR,避免佩戴反。
UX的耳罩尺寸对于我来说是非常舒适的,包裹感恰到好处,一方面是耳罩内部有倾斜面的设计,本身的兼容性就会更好一些,另一方面是我耳朵比较小,所以我本来担心的“耳罩会不会太小”在我身上是不用担心的,所以适不适合你就得你自己佩戴感受一下。根据我的经验,把耳罩向下拉一点🕐️,让耳朵保持在中间,基本都能佩戴比较舒适。因为它本身重量并不重,只有260克,放在这个做工用料里面,真是算是很轻了。
你注意看的话就会发现,耳机身上有这些小孔,没错这就是UX的六个麦克风,位置分别在这里。可以看下。6个麦克风除了收音外,还可以协同消除环境噪音。
这里可以再听一下UX的麦克风收音效果,效果怎么样,交给各位来评判。
UX的降噪模式一共有四种,但是只通过按键的话只能在“关闭、通过、深度降噪”三个模式切换,第四个是需要通过APP,悠律的APP做出来并不是为了“占手机内存”,而是确实有很详细的调整功能。首先第一个就是隐藏的“自适应降噪”,大多数情况判定还是准确的,如果你就是想要很强的降噪效果,那就常开“深度降噪”就好了。
那像是光线检测也可以通过APP直接调节。下方的EQ我认为悠律自家的调教风格已经非常不错了,当然你要是有明确偏好也可以自定义,而且效果是实时,可以边调边感受。最下面的游戏模式,我就用播放视频来演示延迟优化情况。
OK,这就是我自己使用这么久悠律UX的使用感受和它的一些我认为对使用体验影响比较大的点。如果还有什么我没有讲到需要补充解答的咱评论区见。#数码浪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