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企业网络边界日益模糊,远程办公、云服务、移动设备和第三方协作已成为常态。
传统的“城堡护城河”式安全模型——即默认信任内网用户、
重点防御外部攻击——已无法应对日益复杂的安全威胁。
“零信任”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一种安全理念演变为全球企业广泛采纳的核心安全架构。
“永不信任,始终验证”
这就是零信任最核心的原则。
这篇文章小编将深入解析零信任的本质、核心组件,并盘点当前主流的零信任安全解决方案,助你全面理解这一颠覆性安全范式。
一、什么是零信任?打破“内网即安全”的迷思
零信任是一种安全理念,其核心思想是:无论用户或设备位于网络内部还是外部,都不应被默认信任。每一次访问请求,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身份验证、设备健康检查和最小权限授权,才能获得对特定资源的访问。
传统模型 vs 零信任模型
维度传统安全模型零信任模型信任基础基于网络位置(内网=可信)基于身份、设备、
上下文访问原则全网访问(一旦入内)最小权限、逐次验证边界固定网络边界无边界,
资源为中心风险应对侧重防御外部攻击防御内外部威胁,防横向移动零信任认为:
威胁可能来自任何地方,无论是外部黑客、被攻陷的内部设备,还是恶意或疏忽的员工。
因此,必须对每一次访问进行动态、持续的验证。
二、零信任的三大核心原则
验证每一个用户和设备
使用多因素认证(MFA)、设备证书、健康状态检查(如杀毒软件开启、系统补丁)等方式,确保访问者身份真实且设备安全。
应用最小权限访问原则
用户只能访问其工作必需的资源,且权限应随上下文(时间、地点、设备、行为)动态调整。
检查和记录所有访问
对所有访问请求进行持续监控、日志记录和分析,实现行为审计与异常检测。
三、零信任架构的关键技术组件
要实现零信任,需要多种技术协同工作,构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以下是其核心组件:
1. 身份与访问管理(IAM)
功能:统一身份认证、单点登录(SSO)、多因素认证(MFA)、身份生命周期管理。
2. 设备信任与健康检查
功能:验证设备是否为公司管理设备、是否安装必要安全软件、系统是否合规。
3. 零信任网络访问(ZTNA)
功能:取代传统VPN,提供基于身份和策略的细粒度应用访问控制。用户只能看到和访问授权的应用,无法扫描整个内网。
4. 微隔离(Micro-Segmentation)
功能:在数据中心或云环境中,将网络划分为多个安全区域,限制服务器之间的横向移动。
5. 安全信息与事件管理(SIEM)与用户行为分析(UEBA)
功能:收集和分析日志,识别异常行为(如非工作时间登录、大量数据下载)。
四、主流零信任安全解决方案盘点(2025)
1. 安企神软件
优势:
①零信任网络架构
零信任客户端:部署在用户端,用于感知终端安全性,实现认证,是零信任动态访问控制的执行点。
零信任控制器:一般部署在企业总部,用于统一的身份认证,零信任策略的分发点。
零信任业务连接器:一般部署在云业务平台或私有化数据中心,无需开放公网IP和端口,进一步缩小企业网络暴露面,开箱即用,无需改变现有网络结构。
②门面地址
提供一个门面地址(一个虚假的地址,不是企业真实地址),只有安装客户端的人才能访问到。
那么,黑客想要攻击企业存在的漏洞,还要安装客户端、还要知道真实IP地址,但真实地址都找不到,拿企业网络的安全性显而易见。
③动态防火墙
传统防火墙像一堵墙,开个口子就一直开着,容易被利用。
而零信任的防火墙是“动态”的,特点就三个:
静态规则(默认拒绝一切访问)、基于SPA单包过滤(动态规则建立和删除)、规则具有时效性(自动过期)。
静态规则:所有访问一律拒绝,谁也别想硬闯。
基于SPA单包过滤:用户先发一个加密的“暗号包”,系统验证通过后,才临时开放访问权限。
规则具有时效性:这个“门”只开几分钟,时间一到自动关闭,下次还得重新验证。
④通信链路国密加密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也不能裸奔。
零信任提供安全传输加密隧道,隧道根据终端运行环境和用户身份,始终保持最小访问授权。
而且,这条隧道用的是国家密码局认证的“国密算法”(比如SM2/SM3/SM4),安全性更高,也符合政府和国企的合规要求。
⑤与传统IP/TCP的区别
传统IP/TCP:先连接、再认证
SDP:先认证、再连接
服务隐藏,对未授权用户及设备完全不可见。
单包敲门,服务仅对合法身份开放访问端口。
2. Google BeyondCorp Enterprise(云原生典范)
优势:完全基于云,无需传统VPN,强调设备和用户持续验证。
3. Zscaler Zero Trust Exchange(全球领先ZTNA)
优势:基于云的全球安全平台,提供ZTNA、SASE、SWG等一体化服务,性能卓越。
4. Cisco SecureX(全栈安全平台)
优势:整合Cisco的网络、端点、云安全产品,提供统一管理平台。
5. Palo Alto Networks Prisma Access(SASE领导者)
优势:将ZTNA与SD-WAN、云安全深度融合,提供SASE架构。
6. 阿里云零信任解决方案(国产化优选)
优势:结合数据安全法的本地化服务,支持混合云部署。
五、如何实施零信任?四步走战略
识别关键资产:明确需要保护的核心数据、应用和系统。
绘制访问路径:梳理用户、设备如何访问这些资源。
制定访问策略:基于最小权限原则,定义谁、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访问什么。
部署与持续优化:分阶段部署零信任组件,持续监控、审计和调整策略。
零信任并非一蹴而就的“银弹”,而是一个持续演进的安全战略。
它要求企业从“以网络为中心”转向“以身份和资源为中心”,重构安全架构。
在2025年,随着远程办公常态化、云原生应用普及和网络攻击日益复杂,零信任已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
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逐步推进,才能真正实现“信任无人,验证一切”,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