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键盘、路由器······年轻就要多折腾,我是爱折腾的熊猫,今天又给大家分享最近折腾的内容了,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阿里嘎多」
引言目前适用于NAS上的播放器种类并不多,要说体验感最强的那自然是极空间的极影视,其次往后有绿联和飞牛的影视中心,以及付费的Emby、Plex、Infuse与免费的项目Jellyfin、网易爆米花等等。这其中有全平台项目,也有专属于IOS系统的Infuse。
随着NAS的普及与发展,越来越多的播放器服务商下场针对咱们这一批人群了。从熊猫玩NAS到现在,我了解的播放器太多了,senplayer、vidhub、filebar以及humhub等等,他们的操作思路都一致相同,先用免费引导用户部署或者使用,随后再转付费,不过并不是说付费不行,而是付费是否能获得对应的体验,如果会,那我相信很多人是愿意买单的,例如Infuse就是典型的例子。
今天要介绍的最近大家推的比较多的Cinemore,首先声明,此文并不是广告,完全是因为看到大家都在推,但风评貌似并不好,所以熊猫也就想着体验一下试试看,到底是和之前某些播放器一样,还是说是新的割韭菜的东西。
一键部署Cinemore支持NAS部署,且部署非常简单,只需要映射端口、配置文件以及媒体库就可以,相比较Emby与Plex这些操作方便很多,很适合小白上手。这一点蛮不错的。
根据官网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将Docker转换为Compose文件,随后根据自身NAS的环境来设置路径与端口。代码如下:
version:
'3.1'
services:
cinemore-server:
image: cinemore/cinemore-server:latest
container_name: cinemore-server
ports:
-
'8000:8000'
volumes:
-
'/path/to/data:/app/data'
-
'/path/to/media:/media'
其中/app/data为项目的配置文件路径,/media则为影视库,根据NAS自身情况去设置映射路径即可。
Cinemore除了支持Docker私有部署,拥有Web界面,对应的还支持IOS、macOS以及tvOS与安卓和安卓TV,全是名副其实的全平台媒体播放器,能适配家里的所有终端设备。(后续才发现缺少Win客户端,不过无伤大雅)
项目体验部署完成之后通过映射的本地端口就能访问项目的Web界面,首次使用需要我们设置管理员、文件源等信息,跟随引导填写就行。
在文件源这里可以看到,除了支持本地以外,Cinemore还支持smb、webdav以及ftp网络协议,此外也能直接对接阿里云盘、115云盘与123云盘,如此一来能通过它将咱们云盘中收集的各种影视资源汇总到一起,这一点还是蛮方便的。
添加文件源之后在任务这一栏能看到Cinemore已经开始进行匹配处理了,处理速度非常快,且精准度也非常不错,貌似是因为他们有做刮削源的缓存服务,所以匹配速度非常不错,除了文件名本身就不对的以外,其他的都能直接匹配上NFO信息。
其中有一个未匹配的项目,原因是因为文件名不规范,毕竟是小网站下的。这时候切换到媒体库,选择未匹配项目,可直接进行重新匹配,Cinemore也会给出对应的关键词建议,搜索到之后选择匹配就行了。
刮削之后媒体库能直接看到海报墙,不过需要注意这是管理后台,并不支持直接播放影片,还是需要使用对应的客户端才行。
在设置中有一点比较有意思,Cinemore支持P2P模式,不过目前处于实验性功能,熊猫也没有去体验,但如果能完善,那么对于有公网的用户体验会提升不少,这算是Cinemore自身非常不错的优势点。
下载客户端,登录可以直接通过后台的二维码登录,这一点非常方便,省去了手动输入IP、用户名与密码的过程。
在APP上可以选择NAS用户登录或者网盘用户登录,同时又能选择私有云模式和本地模式,其中本地模式无需服务器设置,不过不支持跨设备同步和多用户管理。网盘模式下会自动扫描网络,同时也支持刚刚提到的网络协议和云盘。
登陆之后就能看到我们添加的媒体资源了,首页的信息流做的非常不错,顶部的高分信息流是滚动形式的,右滑还能显示字最近上映,界面非常好看。同时影视资源的界面也做得不错,对应的海报、分类、简介以及演职表都有。
刮削只是为了整理影视资源,而最重要的部分其实还是播放器,毕竟观看是否流量决定了观影体验。这里熊猫播放资源为4K蓝光的《星际穿越》,资源大小为39GB,播放体验还是非常不错,非常流畅,即便是拖动进度也没有卡顿现象,重点是资源的起播速度,的确是目前熊猫体验下来。
播放器界面支持倍速调节、字幕搜索以及音轨调节,同时还有个全屏铺满的填充模式,能尽可能使其播放的黑边最小化。
在剧集中,分集能显示对应的分集信息与封面,UI非常美观,挺不错的。
在后台管理中支持多用户的设置,比较有趣的是Cinemore支持儿童账户,儿童账户仅支持观看设置的白名单影视,其他内容不能观看,比如一些NAS用户中存放的一些比较暴力血腥的影视资源,就可以过滤掉。
写在最后Cinemore体验还是蛮不错的,UI的确是好看,上手也不需要什么设置,注册登录随后添加资源就行,很适合小白用户。不过目前不支持Web端播放,也没有Win系统的客户端,希望后续能完善一下,再有就是格式支持并不像宣传的那么全面,例如杜比视觉、全景声以及ISO格式的原盘影视资源,目前都不支持。
熊猫用的是安卓体验,目前安卓客户端还是免费状态,没有限制,不过IOS那边目前是限制三次播放,付费买断为258,熊猫虽说不是广告,但也找他们提供了终身会员的5折码:panda,如果有需求可以购买。
最后说一下,Cinemore有自身的优势,但目前优势点并不足以让我付费,有太多能替代它的存在了,同时,作为一名极空间用户,我的确想不到能让我放弃极影视反而去使用其他播放器的点。
以上便是本次分享的全部内容了,如果你觉得还算有趣或者对你有所帮助,不妨点赞收藏,最后也希望能得到你的关注,咱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