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2024年融合确定性网络与工业AI智能体的云化PLC测试床
报告共计:19页
云化PLC测试床:开启工业自动化智能新时代
在信息技术驱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工业自动化系统正经历着深刻变革,而作为核心组件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正从现场离散化形态向云端容器化的“云化PLC”演进。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推出的“融合确定性网络与工业AI智能体的云化PLC测试床”,正是这一变革的关键探索,为构建新一代工业自动化系统提供了重要实践样本。
云化PLC:工业自动化的“破局者”
传统工业自动化系统受限于多层架构、软硬件绑定等问题,在效率提升、成本控制和灵活扩展上逐渐显露瓶颈。云化PLC的出现,通过一系列创新特性打破了这些约束:
它实现了软硬件解耦,让系统架构更简单扁平,摆脱了传统多层结构的束缚;以软件定义硬件资源,不仅便于软件复用和系统迁移,还大幅降低了成本;不再依赖特定厂家的通信终端,企业可灵活选择供应商,扩展性显著增强;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快速处理图像、视频等异构数据,且控制、数据分析和AI功能可直接在云端运行,契合未来发展方向。
此外,云化PLC采用多核处理器和容器化技术,可构建多个虚拟PLC(vPLC),实现多设备高效协同控制;编程上既支持IEC61131-3标准语言,又兼容C语言等高级编程语言,加速了行业应用落地。这种融合互通、协同开放的特性,让新一代工业自动化系统具备了智能高效、统一管控的能力。
测试床:技术融合的“试验场”
该测试床由浙大城市学院、浙江至控科技等单位牵头,联合边缘智能技术与装备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浣江实验室、华为等机构共同推进,旨在通过技术创新构建新一代工业控制系统。
其核心目标清晰明确:研制基于国产云平台的云化PLC控制器,实现vPLC运行时的多核部署与冗余机制;开发集成IDE(集成开发环境),支持多语言编程、远程开发、AI组态等功能;研究基于5G/TSN的确定性网络,保障数据实时可靠传输;搭建融合大语言模型、多模态技术的工业智能体,挖掘数据价值并提供全链式智能服务。
这些目标的背后,是对“智能、可靠、开放”工业控制系统的追求,通过技术突破加速云化PLC的产业化,为工业自动化升级提供核心支撑。
多元场景:云化PLC的“用武之地”
云化PLC测试床的应用场景覆盖了多个工业领域,展现出强大的适配能力:
在智慧化高端装备领域,通过摄像头等传感器收集环境、工况数据,结合人工智能分析处理,实现设备自主控制与执行,保障生产优质高效;面对钢铁等恶劣工作环境,云端远程集中控制可减少人员暴露风险,降低伤亡率并改善作业条件;集团型企业借助统一控制平台,既能拉齐各子公司工艺水平、保障一致性,又能对关键产品工艺参数集中管控,实现技术保密。
在柔性生产与多轴加工场景中,云化PLC可快速实现复杂协同功能,满足现代生产对灵活调整的需求,同时增强系统实时性与协同性,兼顾效率与成本;而在复杂质检领域,它能协调工业面阵相机📷️、3D相机📷️、机械臂等设备,完成异形件的高速高精度在线检测。这些场景共同勾勒出云化PLC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
技术架构:云边端协同的“智慧中枢”
测试床采用“云-边-端”三层架构,实现了技术的深度融合与高效协同。
云端是核心控制与开发中枢,构建了集成开发环境,包含云工业组态、AI组态、工业智能体组态等组件,符合IEC61131-3标准,支持多语言编程与云函数管理。在这里,工程师可完成远程编辑、协同开发、云端编译等工作,通过容器化技术灵活配置资源。
边侧则承担着厂区本地化控制任务,部署边侧云化PLC,满足企业私有化部署需求,同时通过5G URLLC(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等技术,实现与云端、端侧的实时数据交互。
端侧作为执行终端,配备云化I/O控制器,直接连接工业设备与传感器,接收来自云端或边侧的控制指令,执行具体操作并反馈数据。
而确定性网络是连接各层的关键纽带。其中,TSN(时间敏感网络)通过gPTP时间同步、时间分片调度等技术,保障以太网数据传输的时间确定性;5G技术则聚焦免授权频段应用,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通过信道优化、安全机制设计等提升通信可靠性,为云化PLC的实时控制提供坚实支撑。
核心技术:创新突破的“硬实力”
测试床的技术创新体现在多个关键领域。在云化PLC集成开发环境方面,采用模块化设计,核心编程支持IEC61131-3标准的文本与图形语言,配备变量管理、全局搜索等辅助功能,编译链接组件可快速生成目标程序,网络通讯组件支持远程调试,让开发过程高效便捷。
云化PLC控制器基于混合部署框架,实现多控制器在边缘服务器的协同运行,其POU实时任务调度保障了控制程序的高效执行,多协议通信管理兼容OPC UA、EtherCAT等主流工业协议,热备冗余机制则通过状态检测与实时同步,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工业智能体是另一大亮点,聚焦高精度异形件检测需求,构建了“云端大模型-边端小模型”的协同体系。云端依托大算力平台训练行业大模型,边端通过模型压缩、量化等技术实现小型化部署;多源异构感知技术整合各类相机📷️、激光设备的数据,结合机械臂辅助采集,再通过融合算法提升感知精度;外观缺陷检测则融合传统机器视觉与深度学习算法,兼顾灵活性与开放性,可快速适配新的质检需求。
价值与前景:工业升级的“加速器”
该测试床的推进,对工业领域具有多重意义。在技术层面,基于昇腾、瑞星微等国产生态,研制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技术,推动了工业控制领域的国产替代,增强了产业安全性与可靠性。
商业价值上,云化PLC能改善工厂生产条件,减少危险作业;远程开发、AI组态等功能降低了人力成本;工业智能体的应用则提升了质检效率,为企业创造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从社会价值看,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产业数字化需求旺盛。云化PLC的推广将加速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打通数据链路,推动工业自动化向无边界化发展,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提供强大动力。
随着测试床的完善,其标准化的控制器、开发环境和网络设备将具备可复制性,开放式框架也便于与其他系统对接,未来有望在更多工业场景中落地,引领工业自动化进入智能、协同、高效的新时代。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报告共计: 19页
中小未来圈,你需要的资料,我这里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