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除医疗健康领域长期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中国在国家战略层面实施了以下系统性措施,涵盖基础设施、标准规范、应用场景、技术保障及制度配套等多个维度。
一、构建统一信息平台体系
1.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全覆盖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纵向贯通。截至2023年,800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区域平台,20个省份超80%三级医院接入省级平台,为数据共享提供枢纽支撑。
2.跨部门数据协同机制平台横向联通公安、民政、医保、疾控等跨部门数据,例如无锡市平台整合医疗、公安、社保等15个领域数据,动态归集727万居民健康档案及数千万份电子病历,实现“一次采集、多方复用”。
二、推进标准化与互认体系
1.统一信息标准体系研究制定全国统一的电子病历、健康档案等数据标准,包括疾病编码、检查检验项目目录、质控规范等。例如浙江省统一436项检验检查互认项目的编码和质控标准,覆盖90%高频项目。
2.电子病历跨域互认技术2025年立项《电子病历版式文档技术要求》(OFD-H)国家标准,通过自主可控的版式文档格式解决跨系统数据互通的结构性难题,确保病历在传输中格式统一、防篡改。
3.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明确2025年底前全国二级公立医院实现检查检验结果跨机构调阅。目前204个地级市已开展结果互认,如甘肃省70%互认率使患者单次节省费用约200元。
三、以应用场景驱动数据共享
1.电子健康卡“一卡通用”普及电子健康卡替代传统就诊卡,解决“一院一卡”问题。全国三级医院基本实现电子健康码应用,居民凭身份证🪪或电子卡可跨院调阅健康档案。
2.商业保险“一站式结算”推动医保与商保系统对接,2025年底前实现有条件的省份商保费用即时结算,患者无需垫付和重复提交理赔材料。
3.电子健康档案跨省查询试点省份(如福建、山西)居民可通过医院APP、国家医保服务平台等渠道实时授权查询本人跨省健康档案,减少异地就医重复检查。
四、技术赋能与安全保障
1.区块链与AI应用试点医院利用区块链存证检查数据确保可追溯(如深圳),AI辅助诊断依赖标准化数据提升基层诊疗精度。
2.隐私保护机制
动态授权:医生调阅病历需患者扫码或短信验证码实时授权(如浙江“一次就医、一次授权”)。
安全防护:采用数据加密、双因子认证、匿名化处理(如科研数据脱敏),并设立首席网络安全官制度强化管理。
五、制度配套与激励机制
1.责任豁免与激励政策明确互认场景下的医疗责任划分,并通过绩效考核补偿医院因减少检查损失的收入(如浙江财政补偿机制)。
2.医联体数据协同要求医联体内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如无锡市人民医院通过远程PACS系统审核社区影像报告,避免患者重复奔波。
3.法规与监督体系依据《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建立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严禁非授权使用,对数据滥用行为实施退出机制。
总结
破除信息孤岛不仅是技术工程,更是制度重构:通过统一平台打破物理隔离、统一标准消除逻辑差异、场景驱动激活数据价值、制度设计平衡利益与安全,最终实现“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的便民目标。
了解更多互联网医院相关资讯,欢迎咨询争实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