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世界,我们无疑是幸运的。科技的进步不仅改变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深刻影响了那些“偷盗”这种古老职业的生存空间。从2009年左右的视角来看,这一点🕐️尤为突出。这一年,几乎每个角落都能看到不断监视的摄像头,成了盗贼与贩子们无法忽视的“天眼”。
或许也正因为如此,《利剑·玫瑰》选择将故事的时间点定在那个时期——一个时代的转折,盗窃与人贩子职业逐渐走向“隐匿”的时代。过去那些在城市中肆意行事的恶行,如今在乡村变得更为狡猾、难以捉摸。
对于我们这些逐渐习惯城市化生活的人来说,常常难以感同身受一个父母在失去孩子之后的痛苦与无助。更难以理解一个孩子为何会在面对两个爸爸时感到如此迷茫与不安。
谁能预料到,这个本应以团圆、温情收场的故事,竟然有一个孩子成为了这场剧中最为出色的“影帝”。更令人意外的是,这个从小在农村与养父共同生活的孩子,不仅不愿意随亲生父亲返回城市,享受那所谓的荣华富贵,反而坚决留在了那个他早已习惯的简单世界里。
他有一个律师父亲,但这个父亲显然未能赋予他那份“律师之子”的幸运。尽管邓妍主任的办案效率几乎接近百分之百,短短时间内救出了无数被困的儿童与妇女,然而,这一切的成功却无法让我在看到父母与孩子团聚的时刻,感到由衷的快乐。
比如小光,他曾是一个拾荒者捡回家的孩子,十几年后,又通过邓妍的努力重返了孙律师的身边。尽管团聚的场面充满了情感的冲击,我却始终没有感受到一丝真正的喜悦。即便剥离掉养父与小光之间多年父子的深厚感情,我依然无法为父子在那座破旧的老房子中重新生活感到欣慰。
几十年的寻子之路几乎将孙律师的一切摧毁。他的家已经四分五裂,不知妻子是改嫁还是早已离世,唯一确定的是,这个男人已经彻底放弃了事业。他住进了那座年久失修的老屋,那里依旧保留着关于失散儿子的一切物件——那些他唯一能寄托希望与回忆的东西。
然而,当孙律师带着一个快要上初中的儿子回到家里时,这位亲生父亲真的能比那个靠捡垃圾供孩子上学的养父更“合格”吗?十几年的寻子路,究竟让孙律师学到了什么?他究竟是放弃了工作,专心寻找儿子,还是因为这段旅程,彻底忘记了如何做一名父亲?
孙律师失去儿子时,每天很晚才回到那座冷清的家;找回儿子后,他依然过着忙碌、匆匆的日子。或许,这十几年的寻子之路,早已让他忘记了自己是一个父亲,忘记了自己并不打算将一生奉献给律师事业的理想。
尽管名义上他是小光的父亲,但事实上,这个父亲和失散多年的儿子之间几乎没有任何深刻的交流、对话,甚至连一个简短的责备也没有过。他没有时间和儿子共进早餐,晚餐更是随便带回来的快餐,至于中午,或许他只是在某个地方发呆罢了。
如果不是小光突然离开,他大概永远不会意识到,自己竟没有想过要感谢那个陪伴儿子成长的养父,也许永远不会再踏进那个堆满废品的院子。孙律师的痛苦毋庸置疑,但我却无法在此刻产生任何代入感。
每当看到孙律师和养父之间的对话,尤其是当孙律师附和小光想要带养父一起去城市时,心中不禁涌起一阵莫名的鄙夷与不屑。明知道这种情绪是不对的,明知道这种想法有问题,但我却无法抑制自己对养父的同情,反而对这个亲生父亲产生了更多的质疑与困惑。
至于《利剑·玫瑰》的深度解读,暂时就到这里。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下次揭晓。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值得一看,不妨点赞、分享,关注一下哦。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