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注射液的生产过程中,大豆油脂肪乳的清洁验证是一个关键环节,但针对该品种的清洁验证分析方法开发一直是业内难点,主要源于:
- 脂肪乳需要 NaOH 或表面活性剂的溶解清洗,此过程容易破坏目标成分的物理化学特性;
- 脂肪乳中含磷脂(如卵磷脂)等乳化剂,易在分析仪器内部管路形成油膜,干扰检测;
- 清洁限度标准制定困难,脂肪乳无明确的药理活性成分,需根据 TOC(总有机碳)设定限度。
泰林生物使用膜电导法总有机碳(TOC)技术,结合用户清洁验证水样(大豆油脂肪乳+NaOH 溶液)的物理化学特性,制定了清洁验证 TOC 分析方法的解决方案。
泰林膜电导法总有机碳(TOC)分析仪-HTY-GM3000
泰林 HTY-GM3000 型膜电导法总有机碳分析仪,利用“化学氧化剂+双波长紫外线”的双重氧化技术,确保样品的有机物充分氧化为 CO2。利用“膜电导检测技术”排除样品中复杂离子的干扰后,该设备可准确检测 CO2 含量,最后得 TOC(总有机碳)值。
同样的,泰林膜电导法 TOC 技术还为药厂提供了较大范围的 TC(总碳)和 IC(总无机碳)测量。包括 IC(无机碳)在内的生产或清洁过程中的意外污染也将被及时发现。
清洁验证方案的实施步骤01 工作曲线绘制
TC(0.0—10.0)mg/L:测量 KHP 溶液,以标称值为 Y 轴,测量值为 X 轴,绘制 TC 工作曲线。
TC工作曲线
IC(0.0—5.0)mg/L:测量 Na2CO3 溶液,以标称值为 Y 轴,测量值为 X 轴,绘制 IC 工作曲线。
IC工作曲线
*注:标称值为碳含量
02 工作曲线验证
有机碳示值误差验证(相对误差)
*注:有机碳标液平均值为扣除检查用水空白后计算所得
03 工作曲线适用性验证(大豆油脂肪乳+NaOH 溶液)
准备不同梯度大豆油脂肪乳+NaOH 溶液,其中大豆油的含量:1μg/ml、2μg/ml、5μg/ml、10μg/ml,考查工作曲线的重复性、重现性、线性范围、样品对仪器的残留效应等。通过实验数据可知:
- 重复性:溶液样品 RSD(0%~4.7%) <5%,符合要求。(见表 1)
- 重现性:时间隔离 2 天,样品浓度梯度与 TOC 测定值的线性相关系数(R²)均大于 0.999 且 RSD 小于 2%,符合要求。(见图 1)
- 线性范围:0 至 10 μg/ml 的梯度范围内,样品浓度梯度与 TOC 测定值的线性相关系数(R²)均大于 0.999 且 RSD 小于 2%,线性相关性较好。(见图 1)
- 样品对仪器的残留效应:间隔 2 天,均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检测,两轮实验样品浓度梯度与 TOC 测定值的线性相关系数(R²)均大于 0.999 且 RSD 小于 2%,说明油性样品对仪器和方法没有影响。(见图 1)
表1 不同梯度大豆油脂肪乳+NaOH溶液的TOC测定值 (mg/L)
图1 第二轮不同含量大豆油脂肪乳+NaOH溶液的TOC测定值相关线性
- y = 0.6683x - 0.0198
- y:大豆油脂肪乳+NaOH 溶液的 TOC 测试值,mg·L-1
- x:大豆油的含量,μg·mL-1
大豆油脂肪乳注射液的清洁验证需重点关注油脂残留、微生物控制、分析方法特异性及限度合理性。泰林分析膜电导法 TOC 技术与产品符合 GMP 要求,具有高灵敏度、高可靠性特点,可有效提高清洁验证的准确性,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