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玩电脑的都知道,选显示器就跟挑搭档一样,每年新出的型号能把人看的晕头转向,参数一年比一年花哨,什么高刷、HDR、广色域,听着都带劲,但真买回来就发现不对劲,大的放桌上占地方,要是电脑桌小一点🕐️还真放不下,如果遇到女生自用,挪个地方还真是的是要命。
前阵子工作室搬家,光搬那三台显示器就差点把我老腰闪了。当时就琢磨,就没个既能打硬仗,又轻便好带的主儿?最近还真让我找到了,雕塑家这款23.8英寸的4K超薄显示器还真的解决了前面提到的这些问题。到手拆开包装时我都惊了,这厚度比我的水果机还薄点,一只手拎着走跟玩似的,而且性能还真不错,绝壁不是样子货。
先说说最直观的感受,这显示器是真的薄。官方数据说屏幕最薄的地方只有8.2mm,拿到手比划了一下,大概也就两个硬币🪙叠起来那么厚。平时用惯了那些传统显示器,突然换成这么薄的一个,放桌上感觉桌面都空旷了不少。
而且它不光薄,重量也控制得相当到位,全身航空级镁铝合金外壳,让整机重量压缩到了2.5kg,我一个四十岁的老倌,单手提着在工作室搬运几个地方都一点🕐️不费劲。就算是你要带出门,装进行李箱就能搞定,原来上大学的时候每逢假期想把学校的电脑带回家,显示器就是一个巨大的累赘,现在搭配个mini主机轻松打包带走,搁以前想都不敢想。
可能有人会担心,这么薄的机身,会不会在显示效果上打折扣?说实话我一开始也有这顾虑,但开机用了半小时就彻底打消了。
它用的是23.8英寸的4K IPS屏,4K分辨率集中在小尺寸的面板上,换算下来像素密度能到185PPI,这是什么概念?就是你凑近了看文字边缘都是干干净净的,没有那种模糊的锯齿感。
色彩表现这块更得好好说道说道,我专门用校色仪测了一下,色域覆盖能到98.7% sRGB,对于日常修图、做设计来说完全够用了。
色彩过渡和灰度显示都超出我的预期,要比很多千元的27英寸传统显示器要好很多,色彩过渡很自然,灰度表现也都很优秀,256级灰度色阶几乎都可以清晰辨认。
之前用老显示器修图,总觉得颜色差点意思,同样一张风景照,在这台显示器上看,天空的蓝色更通透,树叶的绿色也更有层次感,连阴影里的细节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而且它还支持10bit色深,能显示10.7亿种颜色,过渡的时候特别自然,不会出现那种一块一块的色块。
刷新率60Hz,对于不玩大型游戏的人来说完全够用。最近老王我就是看看电影、处理点文档、偶尔剪剪短视频,画面流畅度没毛病。
刚好我把switch接在它上面,玩玩原来的游戏,效果还是很棒的,现在不用占着客厅的电视,老婆追剧,我就用这套装备打打游戏放松一下。
基于switch的机能,60Hz是完全够用的。当然要是你愿意,完全可以接上PS5和其他输出设备使用,这款屏都能给你整明白了。
接口方面做得也还算贴心,虽然机身薄,但该有的都有。侧面有一个HDMI和两个全功能的Type-C接口,连接电脑主机或者游戏主机是完全够用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Type-C口不仅能传数据,还支持反向充电。只需要咱们自己搭配一个百W的充电头,就可以给家里的笔记本📓电脑💻️和pad充电,自此我的桌面上再也没有那么多凌乱的充电线了。
支架设计很有意思,可以180度旋转,不仅能正放,还可以竖放看长文档或者刷网页,竖屏模式别提多方便了。
细心的朋友还能发现显示器的背后,有四个螺丝孔位,完美支持VESA支架,想桌面清爽一些的朋友可以挂墙安装或者搭配显示器支架使用,让桌面清清爽爽干干净净。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么薄的显示器,散热会不会有问题?我特意连续开了两天常亮测试,摸了摸机身背面,只是微微有点温,完全不烫手。后来查了一下,原来它用的是低功耗面板,加上优化的散热设计,所以即使机身薄也不用担心过热的问题。
自从用了这款雕塑家4K超薄显示器,老王我的桌面现在清爽太多了。它没有一味地追求高刷新率、高亮度这些参数,而是在随拿随用方便移动和显示效果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对于经常需要移动办公或者桌面空间有限的人来说,它绝对是个靠谱的选择。
现在的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太快了,但有时候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那些花里胡哨的参数,而是实实在在的使用体验。这款显示器让我明白,好的设计不只是让产品看起来更漂亮,更重要的是能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变得更轻松、更高效。如果你也跟我一样,受够了笨重的显示器,又不想在显示效果上妥协,那这款雕塑家真的可以考虑一下,相信我,用一次你就会爱上这种轻装上阵的感觉。
喜欢我的推荐,一定要一键三连哦,我是老王,你们身边的生活好物搬运工,下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