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保2.0二级测评的关键在于综合评估“管理+技术+制度”,而非单纯依赖设备数量。二级信息系统的主要安全控制要求强调与业务实际风险匹配的防护措施。必备设备清单包括防火墙、日志审计系统和堡垒机,而入侵防御和数据备份设备则为建议配置。测评关注的重点在于现有基础设施的安全能力,以及日常管理策略的落实,而不是追求“设备堆积”。合规成本的平衡需通过灵活使用已有资源,实现实际的安全防护,以达到合格标准。
一、等保2.0二级测评到底要求什么?其实大多数人理解有误!
在日常帮客户做等保2.0二级测评的时候,我发现最多的疑问就是:你要来查我的安全等级保护(即“等保”),到底要看啥?是不是都得配齐那些花里胡哨的设备?老实说,不管是在金融、医疗,还是政府信息化项目里,大家普遍对等保2.0的要求有挺多 “误读”。大家先想象成执照年检,测评机构不会只瞅着有没有设备,而是要综合评估“管理+技术+制度”多方面,但硬件设备类,实际是最容易让人“踩雷”的。
国家标准GB/T 22239-2019实际给出了二级信息系统的主要安全控制要求。对于等保2.0二级,设备方面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和业务实际风险点相匹配。曾见过某大厂医疗信息化子项目,为了应付检查紧急上了三套防火墙,最后测评过不了——因为他们把“设备数量=安全级别”给搞反了。实际权威部门和主流IT审计师关心的是你这套系统有没做到“最基本防护技术措施齐备”,如入侵防御,日志审计、身份鉴别等,具体怎么做到可灵活实现。
二、测评过程中客户最纠结的点:设备清单到底有啥?
每次下场咨询,客户最怕我开单子、说要买N个设备。其实,等保2.0二级有个“通用必备设备清单”,业内这么多年基本约等于行业默认。常用的主流配置如下(适合通用互联网、中型政企系统):
类别
设备举例
是否必备
边界防护
防火墙、VPN网关
必备
入侵防御
IPS、IDS
建议(有时可由防火墙代替)
安全审计
日志审计系统
必备
身份鉴别
堡垒机、认证系统
必备
主机安全
杀毒软件、主机加固工具
必备
数据备份
备份设备、异地备份服务器
建议
以金融客户为例,去年我服务某省级农商银行,测评前他们最犹豫的是:“我是不是还得搞一堆新设备啊?” 我直接让他们整理已有资产清单,把现有的堡垒机、防火墙、日志系统全汇总,根本没必要啥都新买。很多时候测评关注的不是高大上的“HARDWARE”,而是你原有基础设施上的安全能力有没有被启用。另外,如果硬件预算紧张,也能在虚拟化或软件上部分实现,比如主机安全可以用集中运维平台结合杀毒/加固即可。
三、误区分享:大公司也常常用错“设备合格”标准
有些公司的安全合规负责人(特别是第一次做等保的),往往会以“最全设备采购表”为目标。可真实的测评实践,是看你按等保2.0要求做到了“有防有控有记有溯”——不是设备越多分越高。我记得前年参与某*大型国企*的IT业务线等保测评,IT总监直接丢来几百万的设备采购清单问“只要这些上了就万无一失吧?” 实际我们梳理发现他们原有的日志审计平台虽然有,但日志留存策略不达标;堡垒主机虽然部署了,但权限分配乱用(比如永久开超级管理员给运维外包公司)。所以设备本身只是一部分,别忽视了用例配置、日常管理策略这些“潜在雷”。
权威数据也表明——根据2023年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发布的行业统计,“二级等保合格率最高的企业,并不是设备最多的企业,而是管理流程、风险监控制度落实到位的单位(合格率超86%)”。这其实也是公开资料里很多专家提醒的“切忌等保异化为设备堆积赛跑”。
四、如何平衡合规成本、测评验收与实际业务需求?
我自己的反思是,不同客户其实对“合规=花钱”和“合规=麻烦”有强烈心理负担。经常遇到的场景是:非互联网行业,比如传统工厂的IT网络,他们比较抗拒等保,因为感觉等保2.0二级测评要“被强制花钱买设备”。但其实,等保2.0最重要的不是强推采购,而是审查“你作为管理者有没有风险评估+流程跟进+备查记录”。举个例子,去年遇到一家极有代表性的半导体制造企业,安全预算只给极有限,最后我们用虚拟化网关+开源堡垒机+自建日志平台,也顺利通过了权威第三方测评认证。整个过程,我始终建议客户一定实事求是,先梳理现有可用资源,再针对测评条款查缺补漏,该弥补的就补,不必全部“高配”,也别一味省钱到极致。
公开政策文件📄也支持灵活性,比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45号)明确指出,防护设施既要有“合理性”,也要“统筹兼顾经济性和实用性”。
五、我的经验总结:别让“清单焦虑”变成合规误区
等保2.0二级的设备清单其实是个“最低配置套餐”,不是谁的安全设备多,安全能力就一定强。绝大多数测评机构会参照上述清单列表,但也会看你的实际运维和制度实施落地情况。公开可查的要求,大家可以翻翻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中心的年度总结报告——做到以下几点基本不会被“设备清单”卡住:
• 防火墙+堡垒机+日志审计系统三件套一定不能少。
• 主机内网如果是Windows、Linux,常规杀毒、账号权限、补丁管理要配好(多台机器可集中化,自行开发或外购皆可)。
• VPN、IDS、IPS等辅助设施可根据实际流量和运维需求考虑搭配,不做强制。
实际来看,大公司如国网、某大型外企中国区,后来都是在内部IT资源梳理基础上,按测评框架逐项查漏补缺,没再走“巨量采购”这条老路。我的建议是,有疑问多和测评方、行业监管沟通,别被“硬性清单”绑死手脚,在合理合规、业务可承受范围内做好安全防护,就是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