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互联网已覆盖全球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但不存在完全“没有互联网”的主权国家,所有国家均有一定程度的网络接入能力。然而,全球仍有大量国家面临互联网普及率极低或覆盖严重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互联网普及率低于10%的国家群体;极端落后地区:索马里(2%)、南苏丹(7%)、刚果(9%)等国家的互联网普及率仍处于全球最低水平,主要受限于战乱、基础设施匮乏和经济贫困。深度数字鸿沟国家:乌干达(10%)、阿富汗(18%)、尼日尔(22%)等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网络覆盖率不足城市的一半,贫困人口难以承担上网成本。
区域性覆盖失衡的典型国家
地区代表国家核心问题
撒哈拉以南非洲 埃塞俄比亚(17%)农村网络覆盖缺口达57%, 女性♀️互联网使用率比男性♂️低15%
南亚 巴基斯坦(21%)全国仅46%人口联网,偏远地区缺乏基站
拉丁美洲 古巴(71%)虽普及率中等,但网速慢、资费高制约 深度使用
注:联合国报告指出,全球46个最不发达国家中,四分之三人口从未接触互联网,这些国家集中在非洲和南亚。
特殊政治管控案例;朝鲜:官方数据显示其互联网普及率为0%,全国仅极少数特权阶层可使用隔离的局域网,普通民众无法接入全球互联网。部分战乱国:如也门、叙利亚因基础设施毁损和安全问题,实际可用的互联网服务近乎瘫痪。深层矛盾:经济门槛>技术覆盖,成本鸿沟:在埃塞俄比亚,12M宽带月租费占工人月收入50%以上;非洲移动数据资费平均占国民收入的5%,远超联合国“低于2%”的普惠目标。这与基站覆盖率(非洲已达83%)形成鲜明对比。
发展悖论:2014—2022年间,非洲20个国家人均GDP下降(如安哥拉、尼日利亚),但互联网用户数却增长256%(从1.8亿至6.5亿),反映普及率与经济水平非绝对正相关。全球现状总结;未联网人口:26亿人(占全球32%),其中96%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关键瓶颈:低收入国家面临基建短缺(尤其农村)、经济不可及(资费占收入比过高)、技能缺失(数字素养不足)三重障碍。积极进展:过去十年非洲新增4.6亿网民,中国等国家通过援建基站、降低设备成本推动区域改善。数字鸿沟本质是发展鸿沟。当冰岛、阿联酋已实现100%覆盖时,全球仍有近30亿人被困于“离线孤岛”——他们并非生活在无网之国,而是被困于无网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