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记者 陈洲)日前,IMT-2020(5G)推进组通信感知融合任务组完成了《5G-Advanced通感融合空口技术方案增强研究报告》并发布。通信感知融合作为移动通信演进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赋予网络基础环境感知能力,赋能构建智慧交通、低空经济、工业互联网等场景的数字化底座。如今,中国电信深度融合5G-A等前沿技术并应用于各类应用场景,为数字社会注入更多的创新之力。
与AI时代接轨,5G-A重要性凸显
随着5G进程过半,通信行业进入了5G-A时代。正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所言,随着5G网络及应用深入千行百业,加速信息通信服务迈上5G-A应用新台阶。当前5G-A应用发展处于由技术驱动转向价值牵引、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牵引的关键阶段。
在数月前的2025世界移动通信(MWC上海)大会上,AI+5G-A的概念被多家运营商及基础设施建设商反复提及,成为展会现场讨论的重心。这一技术融合趋势的升温,不仅标志着通信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更凸显出5G-A在AI时代的核心支撑作用。
在低空领域,5G-A的技术优势已得到生动展现。5G-A基站能够精准感知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的轨迹,即便是在最远距离超过1200米的情况下,也能实现完整的探测。这种超视距感知能力,配合AI算法的实时分析,可对无人机飞行状态进行动态监测,及时预警违规飞行、碰撞风险等安全隐患。
城市治理场景中,5G-A的泛在连接能力同样不可或缺。搭载5G-A模块的智能摄像头、环境传感器等设备,可实现对交通流量、空气质量、公共安全等城市要素的全面感知。AI系统对这些数据的智能分析,能够辅助管理者精准施策,让交通疏导更高效、应急响应更及时,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引擎。
以人为本,中国电信加快5G-A建设步伐
前不久,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2024年)》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5G-A网络部署稳步推进,300多个城市实现5G-A网络覆盖。5G-A作为5G的代际演进技术,在峰值上下行速率等方面较初期5G提升了10倍以上,实现了“速率更快、时延更低、连接更广、感知更准”的技术突破。
在这一行业大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电信积极作为。2024年6月,中国电信发布了5G-A行动计划,涵盖速率升级、连接升级、覆盖升级、感知升级、确定性升级、效能升级等8大核心能力,同时开展6大生态合作并聚焦9大核心应用。该计划旨在全方位提升网络性能,拓展应用边界,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和用户体验升级筑牢根基。
2025年5月17日,中国电信的5G-A套餐面向全国正式商用。此次推出的套餐极具灵活性,不仅能契合个人及家庭用户多样化的套餐需求,还针对重点场景精心设置了可选包。例如,对于喜欢高清视频直播、在线云游戏的用户,可选包中的高速率服务能确保画面流畅、操作无卡顿;对于经常外出办公的商务人士,重点场景下稳定的网络连接可保障视频会议、文件📄传输的高效进行,切实满足了广大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多元需求。
为了让更多用户亲身感受到5G-A带来的极速体验,从2025年2月10日至12月31日,中国电信开展了友好客户5G-A体验活动。首批体验活动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四川、陕西等地火热进行。
5G-A携手AI带动应用落地
当前,5G-A持续赋能AI等全新科技,两者深度融合,正加速带动各类应用落地,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与行业运作模式。
以上海为例,中国电信日前联合华为在游轮沿线打造5G-A水陆立体组网。这一创新组网方式攻克了江面上移动网络面临的干扰大、覆盖弱等难题。在秦皇岛码头至十六铺码头的黄浦江沿岸,大带宽的5G-A高频基站相继部署。依托强大的5G-A精品网络,游客在游轮上能够尽情体验AI智能眼镜👓等多种移动AI应用。智能导览功能宛如贴心导游,依据游客所在位置和兴趣偏好,精准推送景点介绍与游玩建议;实时翻译服务则打破语言壁垒,让不同国家的游客交流畅通无阻,极大提升了游客的游览体验。
此外,在应急救援领域,5G-A与AI的结合同样成效显著。随着全国首套5G-A+8K-VR低空直播系统的推出,实现了地面情况、细节画面、立体空间场景等全景化精细呈现。例如在山区地震救援中,救援人员可借助搭载5G-A模块的无人机,携带8K-VR拍摄设备深入灾区。无人机将拍摄到的高清画面通过5G-A网络实时回传,AI系统迅速分析画面,帮助救援人员快速规划救援路线,精准定位受困群众,大大提高了救援效率,为挽救生命争取了宝贵时间。
在行业应用推动产业升级上,中国电信也成果丰硕。例如在工业领域,上海电信为上海宝钢轧钢产线建设5G-A专网,实现高架起重机远程控制、重载AGV自动驱动、钢表面质量检测等智能化革新,推动钢铁生产流程的智能化转型。在医疗领域,依托中国电信5G-A网络,北京协和医院专家通过人形手术机器人成功完成跨省胆囊切除手术。系统整合多模态感知数据,将操作延迟压缩至8ms,比人类眨眼速度快30倍,为远程医疗的精准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