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8月15日消息(记者郑晓蔚 实习生邓琪)2025年,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积极投身全市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在全国率先全面应用“检查码”。通过归并多项检查任务,“检查码”有效缓解了企业备受困扰的“重复查”“多头查”“随意查”问题。与此同时,直播带货监管系统、智慧电梯管理平台、“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平台等一系列执法创新举措,为上海市营商环境持续注入动能。
8月14日,记者跟随上海市政府办公厅组织的第二场“政府开放月”活动,走进浦东新区和长宁区,感受各区优化涉企检查成效,并实地观摩了“互联网 +”智慧平台的运行情况。
一码溯源,检查提质不扰企
“我们推动企业使用检查码,核心目的是让企业能够提前开展自我纠错,从而切实为企业减轻负担。” 浦东新区综合执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新介绍道。
悦江(上海)餐饮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明深有感触地说:“10 年前,我们一个月常常要接受两个部门的检查。而现在,检查次数大幅减少,在时间花费上至少节省了一半以上。”他表示,如今平均一个季度最多接受一次检查,而且每次检查前都会收到包含“检查码”的短信提醒,告知需要准备哪些资料,让企业有了更多时间专心做好经营工作。
悦江(上海)餐饮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明展示“检查码”(央广网实习生 邓琪 摄)
截至2025年8月14日,这套涉企检查系统已经累计覆盖20697个监管对象,涵盖生态、交通、市容、房管、农业等等多个模块的监管工作。
除“检查码”外,浦东城管还全面梳理了监管对象所涉及的城管综合执法法规,根据企业所属行业特点,为受检企业量身定制“普法码”,并附上“专属告知书”,帮助企业预防经营中潜在的违规风险。
AI赋能,涉企检查更高效
当天,记者还走访了长宁区市场监管局,详细观摩了长宁区直播带货监管系统、智慧电梯管理平台、“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平台等多项执法创新成果。
作为全国首批、上海首个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2025年,长宁区市场监管局结合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特点,积极探索非现场检查模式,通过远程监管、智慧监管等技术手段,在不进入企业现场的情况下,实现了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实时监控、监测和风险评估。
长宁区工作人员展示“直播带货全流程智慧监管系统”大屏(央广网实习生 邓琪 摄)
例如,今年1月,长宁区推出了上海市首个“直播带货全流程智慧监管系统”,创新性地运用生成式大语言模型技术开展直播监测,主动发现和处置各类违规违法行为。数据显示:从1月至今,该系统累计监测商品二十余万件,监测时超过1万小时。
成立于2010年的百秋尚美科技服务集团,是国内聚焦时尚领域的全域数字零售服务商,今年5月成为了长宁区首批直播监测点之一。
“这次现场介绍的‘直播带货全流程智慧监管系统’,用科技手段筑牢了行业防火墙,对于我们来说,切实解决了企业在直播合规方面的痛点。”上海百秋尚美科技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政府事务总监赵美玲说道。
未来,长宁区将在拓宽非现场检查应用场景、完善跨部门联合检查机制以及加强企业合规指导等方面持续发力。长宁区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倪佳慧也在活动中表示,将继续围绕“减量提质不扰企”的目标努力,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智慧监管更加可感可行,让涉企检查更加精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