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在镇海区某建筑工地上空,一架搭载高清摄像头的无人机腾空而起。仅用时10分钟,它便完成了对全场3台打桩机的巡查,并高效识别出该项目桩基施工存在的多项质量问题和风险隐患。这标志着镇海区桩基施工质量管控正式迈入了“空中 地面”立体化管控新时代。
传统的人工巡查方式存在诸多弊端:耗时费力,巡查一圈需花费2小时以上,还存在着诸多视觉盲区;监管人员进入桩机旋转区等危险地带时,可能发生意外,就像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落下。
而如今,无人机的加入改变了这一局面。它就像一位拥有“火眼金睛”的超级卫士,搭载的高清摄像头能够对建筑工地桩基施工现场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拍摄,精准识别人员不到位、施工不规范、违章作业等违规行为,轻松覆盖传统人工巡查难以抵达的“盲区”。
“在建筑工地引入无人机监管后,成效显著。首先是监管效率大幅提升。以往需要2小时的人工巡查,如今10分钟就能完成对整个施工现场的巡查。其次,监管范围更加全面。借助无人机的空中视角,整个施工现场尽收眼底一览无遗。现场有几台打桩机在施工、管理人员是否到位、各类安全防护是否到位都清晰可见,还能实现全景 特写同步拍摄,让监管工作无死角。”区建设交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最重要的是,安全性明显提高。无人机巡查避免了监管人员进入打桩机施工区域,深基坑、临边、高空等危险地带,为监管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今年以来,镇海区通过开展无人机专项检查,累计发现桩基施工问题13项,所有问题均通过“发现—取证—整改—复查”四步机制实现闭环处理,整改完成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