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工业控制电缆连接着各类控制设备、传感器与执行器,肩负着传输控制信号、数据信息和保障生产安全稳定运行的重任。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企业为追求短期成本降低,或因采购环节把关不严,可能会选用不合格的工业控制电缆。这种选择,其危害不仅涉及生产效率和设备安全,更可能直接威胁到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甚至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事故,下面源富联颖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下。
一、引发电气事故,威胁生命财产安全
不合格工业控制电缆直接、严重的危害在于其极易引发电气事故。
绝缘性能差,易导致短路、漏电: 合格的电缆应具备优异的绝缘性能,能有效阻止电流泄漏和短路。不合格电缆往往采用劣质绝缘材料,或绝缘层厚度不均、存在气泡、杂质等缺陷。在长期运行、特别是高温、潮湿、振动等恶劣工业环境下,绝缘层会迅速老化、龟裂、破损,极易造成相间短路、对地短路或漏电。这不仅会损坏设备,更可能引发火灾,造成人员触电伤亡,后果不堪设想。
导体电阻超标,发热严重: 电缆导体是电流的载体,其电阻值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不合格电缆可能使用劣质铜材(如铜包铝、铜包钢,甚至回收杂铜),或导体截面积不足,导致直流电阻严重超标。根据焦耳定律(Q=I²Rt),电阻增大会使电缆在传输电流时产生异常热量,轻则加速绝缘老化,缩短电缆寿命;重则因温度过高而引燃周围易燃物,或烧毁设备,引发火灾。
阻燃耐火性能不达标,火灾蔓延风险高: 工业场所,尤其是化工、冶金、能源等行业,对电缆的阻燃、耐火性能有严格要求。不合格电缆在材料选择和工艺上偷工减料,阻燃剂添加不足或根本不添加,一旦遇到火源,不仅自身会迅速燃烧,还会释放大量有毒有害烟气,加剧火势蔓延,给人员疏散和灭火救援带来极大困难,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
二、导致控制系统失效,造成生产中断与经济损失
工业控制电缆传输的多是精密的控制信号和弱电信号,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控制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信号传输不稳定,控制失灵: 不合格电缆的屏蔽层设计不合理、编织密度不足或采用劣质屏蔽材料,导致抗电磁干扰(EMI)和射频干扰(RFI)能力差。在工业现场复杂的电磁环境中,控制信号极易受到外界干扰,出现信号衰减、失真、串扰等问题,导致控制系统误动作、拒动作或控制精度下降,轻则影响产品质量,重则导致生产流程紊乱,甚至引发设备损坏和生产安全事故。
传输特性差,数据错误: 对于需要高速传输数据的工业总线(如Profibus, Modbus, Ethernet/IP等),电缆的特性阻抗、衰减、串音等参数至关重要。不合格电缆这些参数往往难以达标,会导致数据传输错误、速率下降、通信中断,使得自动化控制系统无法正常工作,造成生产停滞,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机械强度低,易损坏断裂: 工业环境可能存在机械振动、拉伸、挤压、弯曲等应力。不合格电缆的护套材料强度不足、抗磨性差,或内部结构设计不合理,在安装或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护套破损、导体断裂等问题,导致信号中断或短路,迫使生产线停机检修,增加维护成本,影响生产效率。
三、缩短设备使用寿命,增加维护成本
使用不合格电缆,看似初期投入节省,但长期来看,将大大增加企业的综合成本。
加速设备老化: 不合格电缆引发的电压波动、信号异常、频繁的启停或误动作,都会对连接的精密控制设备(如PLC、变频器、伺服驱动器等)造成损害,加速元器件老化,缩短设备整体使用寿命。
维护频繁,成本高昂: 由于质量问题频发,企业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故障排查、电缆更换和设备维修。这些隐性的维护成本、停机损失以及因产品质量问题导致的生产效率低下,远超过初期购买合格电缆所节省的费用。
综上所述,使用不合格工业控制电缆,无异于饮鸩止渴,其危害是多方面、深层次的,不仅可能引发触电、火灾等严重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导致生产中断、设备损坏、维护成本增加,甚至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和声誉损害。因此,各工业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电缆的质量问题,严格把控采购环节,选择符合国家标准、质量可靠、有信誉的品牌产品,并规范安装、定期维护,从源头上消除这一重大安全隐患,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