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磷化集团无水氟化氢装置小型化攻关工作组主导开发的“氟硅酸制取无水氟化氢(AHF)小型化、模块化成套装备开发应用项目”完成工艺包编制,部分核心关键技术设备正在推进工业化应用验证,并通过贵州省科技创新平台项目评审。此项技术若取得阶段性进展,不仅为成功打破贵州磷化集团传统万吨级以上氟硅酸制取无水氟化氢工艺的规模化装置壁垒奠定了基础,还将以其“小型化、模块化、数字化、智能化,实现快速部署、绿色低碳”的颠覆性优势,为 磷、氟基础化工行业的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开辟全新路径。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贵州磷化集团利用传统磷肥副产氟硅酸制取无水氟化氢的技术已成熟稳定,但普遍存在装置规模巨大、投资高昂、建设周期长、技术门槛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该技术在广大中小型磷肥企业及特定场景的推广应用,导致大量宝贵的氟资源(以氟硅酸形式)未能有效回收利用,既造成资源浪费,也带来环保压力。如何将万吨级规模的AHF生产装置缩小至千吨级甚至更低规模,使AHF生产装置能够灵活部署在30万吨规模以下的磷酸生产企业,彻底打通中小磷肥企业副产氟硅酸高效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成为贵州磷化集团新的使命和挑战。
2024年以来,为进一步落实氟硅化工“3311”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无水氟化氢产业布局,贵州磷化集团组建攻关工作组,进行磷矿伴生氟资源高效利用小型化成套装备开发及应用探索。开展了 浓缩系统改进、反应流程缩短、装置除杂系统应用等方面的工艺优化,实现了 耐高温耐腐蚀高效填料应用开发以及换热器等关键设备小型化选型和材质升级。同时,全面启动无水氟化氢装置智能化“零手动”技术研究项目,深化MES平台实施应用等数字化智能工厂建设,全力护航 无水氟化氢(AHF)小型化、模块化成套装备开发应用项目落地。下一步,攻关工作组将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优秀企业合作,继续将复杂的氟硅酸制取无水氟化氢的反应、精馏、净化、尾气处理等核心单元高度集成于预制的标准化模块中,实现高效反应器运用、稀磷酸脱氟、二氧化硅高温煅烧等核心技术升级。在确保装置规模缩小、高度集成的同时,实现产品纯度、氟资源利用率和能耗水平均达到甚至优于现有大型无水氟化氢生产装置标准。
该项目计划2026年内实现工业化落地建成投产。 项目建成后,将重塑磷、氟化工价值链,促进跨行业协同创新,为构建“磷矿-磷肥-氟硅酸-无水氟化氢-高端氟材料”一体化绿色循环产业生态奠定坚实基础。对磷化工行业(上游) 而言,将使所有规模的磷肥生产企业,特别是原先无法负担氟硅酸制取无水氟化氢大型装置的中小企业,能经济高效地将副产氟硅酸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无水氟化氢和白炭黑产品,在创造显著经济收益的同时,持续推动磷化工向绿色循环经济深度转型。对氟化工行业(下游)而言,能够显著提升利用磷化工副产氟硅酸路线的经济性和普及性,实现原料来源多元化与本地化,更加有效降低行业成本,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为氟硅化工高端化、精细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编辑丨秦炜 通讯员丨肖春
责编 | 黎芳芳
编校 | 刘倩 审核 | 代易
审发 | 石昌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