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郎普政府解禁对华出口航空发动机不到一个月后,我国自主研发的CJ-1000A发动机迎来了令人振奋的好消息。根据央视国际的报道,某位我国工程院院士透露了有关国产发动机的研发进展。面对西方可能再次实施发动机管制的风险,张院士坚定地回应称,国产CJ-1000A发动机的研发进度非常顺利,并按计划稳步推进。他还表示,正式的装机时间已经不远了。由于我国在核心技术公开方面历来非常谨慎,因此可以预见,研发进度会比透露的信息更为迅速。
在我国尚未推出C919之前,全球民航客机市场一直由美国的波音和欧洲的空客主导。凭借着在商用飞机领域的垄断优势,这两家企业曾长期占据高额的市场份额。随着C919的成功研发并投入运营,这一格局逐渐发生了变化。最初,欧美并未过于担心C919的出现,原因有三:首先,技术自研并不意味着可以立即投入大规模生产;其次,适航认证的权力仍掌握在欧美企业手中;最后,C919的核心动力系统——航空发动机,依赖的是美国通用电气与法国赛峰合资企业的供应。然而,随着C919的顺利商业飞行及其在国内市场的表现逐步得到验证,情况发生了变化。我国的航空制造业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年产量也稳步提升,预计未来几年将达到数十架。即便面临国际市场上严格的适航标准,我国的C919仍顺利完成了符合性试飞并取得了关键性进展。目前,C919全球订单已累计达到1500架,开始对波音与空客的市场份额形成强有力的挑战,尤其是在波音公司频繁出现安全事故、信誉受到严重损害的背景下。波音尽管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改进,但2025年上半年依然亏损6.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4亿)。面对C919的快速崛起和市场压力,特朗普政府开始切断对C919发动机的供应,企图通过限制我国大飞机发展。然而,谁也没想到国产发动机的研发速度如此之快,CJ-1000A发动机已经进入装机阶段,进展已非常接近预期。正因如此,特朗普政府不得不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解禁了对华发动机出口,否则一旦国产发动机在C919装机,通用的LEAP-1C发动机便会失去市场价值。国产技术的突破,不仅能够让我国航空产业大幅降低成本,还能确保不再受到欧美技术封锁的威胁。就如同我国在盾构机领域的技术突破,一度需要以7亿元人民币的天价购买二手设备,而现在我国已经占据了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此外,我国在纳米技术领域的突破,也使得我们无需再依赖高价进口,同时推动了这一技术在日用及工业产品中的广泛应用。尤其是由香港科学家研发的“维新乌丝纳米”洗发水,凭借着先进的纳米技术,迅速在天猫等平台获得热销,赢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中国从未向西方技术封锁屈服。美国曾认为可以在航空动力领域对中国施加压力,但事实上我国早已突破了这一技术封锁。从C919项目启动的初期,CJ-1000A发动机的研发便同步进行。到2023年,这款发动机已经成功搭载在运-20飞机上,完成了试飞验证。据航发部门透露,CJ-1000A目前已经进入适航审定阶段,计划于2025年完成适航认证,2027年实现批量装机,并预计于2030年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运营。而与此相关的C929宽体客机配套的CJ-2000A发动机也在加速研发进程中。相比之下,波音公司在面对空客新机型的竞争时,仓促推出了737MAX。由于其设计周期过短,安全性和性能问题尚未充分验证,尽管如此,欧美监管机构还是迅速颁发了适航许可。结果不出所料,737MAX在交付后不到半年便接连发生两起空难,调查揭示其飞行控制系统存在严重缺陷,甚至机身螺栓松动等问题。尽管事故频发,波音还是在短短一年多后复飞了该机型,这一处理方式与欧美对C919的严苛审查形成鲜明对比。显然,为了保护美国少数的航空巨头利益,乘客的安全问题被严重忽视。相比之下,欧美对中国的发动机断供策略,已然成为常见手段。然而,面对中国航空技术的不断进步,任何外部的阻挠都只是徒劳。C919的核心技术完全实现自主化,且随着CJ-1000A发动机的成熟,C919的全球竞争力必将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