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结(HJT)是市场的主流电池技术之一,以其高功率、高转换率等优势而为行业所推崇。通威股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隆基绿能、阿特斯等头部组件企业均拥有HJT技术储备,且电池转换效率、组件功率频频刷新世界纪录。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已有50余家企业布局HJT,其中不乏跨界而来的新玩家,如国晟科技、泉为科技、宝馨科技、链升科技、明阳光伏等。
不过,与TOPCon电池技术相比,HJT存在单GW投资成本高的问题,当前HJT新建产线的单位成本为3.5-3.75亿/GW,较高的初始投资成本抑制了HJT产能的放大,产能规模优势并不突出。
整理自公开信息,目前建成HJT电池产线的企业有22家,建成HJT组件产线的企业有18家。建成HJT电池产线68.15GW,建成HJT组件产能74.55GW。
产能方面,华晟新能源、东方日升、金刚光伏、光势能、润海光能、国电投新能源、明阳光伏、国晟科技、恒羲光伏、中建材浚鑫处于领先地位。其中,尤以华晟新能源和东方日升处于领跑地位。
华晟新能源拥有各20GW的HJT电池和组件产能,东方日升截至2023年底的电池产能为9GW,光伏组件产能16GW。
本来HJT江湖是华晟新能源、东方日升和爱康科技三足鼎立,但2024年爱康科技面值退市后,其3.2GW电池10.4GW组件产能处于停工状态,现在的市场基本是华晟、日升两大超级“豪强”主导。
据公开信息,华耀光电、润阳股份、百川畅银、太一光伏、中利腾晖、乐通股份、晶飞光伏、鸿禧能源、水发能源、中能创光电、明牌珠宝、聆达股份、雅博股份、德晖科技等企业均有HJT扩产计划,可未见有项目正式投产。
琏升科技眉山和南通的电池扩产计划达到20GW,总投资达到110亿元,到2024年底建成HJT电池产能仅为3.8GW。泉为科技制定了20GW+10GW的电池组件扩产计划,目前建成HJT光伏组件产能4GW。
鉴于行业洗牌仍在延续,HJT技术内部也将展开调整。没有资金支撑的项目将终止、延期,家底不厚的企业可能会被淘汰出局。(草根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