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英超声(fanyingsonic)
超薄柔性玻璃(UTG)因厚度极薄(通常<100μm)、柔性高且表面质量要求苛刻,其超声波清洗需特别关注频率选择以平衡去污力与材料保护。
去污力 vs. 材料保护
低频(20-40kHz):
优势:空化效应强,空化泡大,崩溃时产生高温高压和微射流,适合去除顽固污渍(如油渍、烧焦残留)。
风险:强冲击力可能损伤UTG表面(如产生微小划痕),尤其当玻璃弯曲或变形时,局部应力集中可能加剧损伤。
高频(40-100kHz):
优势:空化泡小,数量多,分布均匀,冲击力温和,适合精细清洗(如灰尘、指纹、有机污染物)。
风险:去污力可能不足,尤其对顽固污渍需延长清洗时间或结合化学试剂。
超高频(>100kHz):
优势:空化效应进一步弱化,但声流效应(介质定向流动)增强,可通过流体动力剥离微小颗粒,同时避免机械损伤。
风险:设备成本高,且需优化声场设计以确保覆盖整个UTG表面。
推荐频率范围:40-80kHz
综合去污力与材料保护需求,40-80kHz是UTG超声波清洗的合理选择:
40-60kHz:平衡段,兼顾一定空化强度(去除中等污渍)和温和性(减少表面损伤)。
60-80kHz:高频段,空化效应更温和,适合微小颗粒(如灰尘)和有机污染物(如指纹)的精细清洗,尤其适用于UTG表面质量要求极高的场景(如折叠屏手机盖板)。
关键工艺参数协同优化
仅选择合适频率不够,需结合其他参数提升清洗效果:
功率密度:
控制单位面积功率(如<5W/cm²),避免局部过强导致损伤。
功率需与频率匹配:高频段可适当提高功率(因空化效应弱),低频段需降低功率(避免冲击力过强)。
清洗时间:
高频段需延长清洗时间(如5-10分钟)以补偿去污力不足。
低频段可缩短时间(如2-5分钟),但需密切监控表面质量。
温度控制:
温和加热(30-40℃)可软化有机污染物(如油渍、指纹),提升高频段清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