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非遗文化与现代产业融合路径,为非遗传承注入青年智慧与创新动能,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拾渔小队和宁波财经学院影视学院溯昀暑期实践团赴象山石浦开展活动。
首站抵达宁波财经学院,实践团队展开 3 小时头脑风暴,从纪录片脚本打磨到传播策略设计,最终敲定 “金融+影视” 的非遗传播方案。合作团队于6月28日走进象山县非遗馆,在流光溢彩的鱼灯阵列中,成员们亲手触摸仿真鱼膜的柔韧膜料,在传承人指导下尝试绘制鱼纹,指尖与竹篾、绸布的碰撞,让千年渔文化从展柜走入现实体验。
6月29日团队专访非遗传承人包基勤,在鱼艺馆聆听其 “从兴趣到使命” 的传承故事 —— 退休后重拾手艺,以 “仿真鱼模工艺” 让濒危技艺重焕生机,成员李畅与带队老师金婷现场体验竹篾制骨、绸布蒙皮的制作工序,并感慨“九弯十八绕的竹架比想象中更考验耐心”。
6月30日调研石浦镇政府时,文旅部主任透露 “非遗 + 旅游” 成效颇丰,鱼拓馆、米馒头工坊等非遗工坊带动游客量年增 30%,“十四夜” 巡游融入汉服互动后青年参与率翻倍。
实践团深入解析“政-校-企”联动机制:政府提供专项资金,高校输出金融方案与影视传播,共同打造 “非遗工坊 + 文创衍生” 产业链。“我们要做连接传统与未来的摆渡人。” 团队负责人马浩哲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将通过短视频矩阵、沉浸式研学等手段,让石浦鱼灯从渔港走向更广阔的文化舞台,在乡村振兴中点亮非遗星火。
#非遗新青年#建行裕农通杯#第八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拾渔小队#宁波财经学院影视学院溯昀暑期实践团队#大学生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