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Zekun Cheng, Zhiwen Cui
通讯作者:Hui Wu、Lihao Zhao、Shanyu Zhao
通讯单位:清华大学、瑞士联邦材料科学技术实验室
论文doi:10.1038/s41893-025-01604-x
背景介绍
传统羽绒服产业面临严峻的可持续性挑战:生产1吨羽绒需消耗350-400吨水,20,000只鹅的养殖产生20,000吨粪便,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与温室气体排放(CO₂超标46.76%)。活体拔绒还引发动物应激反应,皮质醇水平显著升高。现有合成保暖材料虽避免以上问题,但性能远不及天然羽绒——静电纺丝(ES)和溶液吹纺(SBS)制备的纳米纤维曲率低(<71°)、孔隙率不足(<98%),难以有效锁住空气进行隔热。本文受安哥拉山羊卷毛启发,创新性开发网格诱导均匀湍流纺丝(GHTS)技术,实现了高曲率纳米纤维(HCNFs)的大规模生产,为保暖材料领域提供环保替代方案。
本文亮点
1.首创湍流纺丝技术突破量产瓶颈:多孔网格诱导高速气流产生均匀湍流涡旋,通过涡对拉伸-折叠纳米纤维,实现曲率超120°(最高450°)、孔隙率达99.60%的HCNFs连续化生产,单孔效率达11.4 g/h,较传统纺丝提升10倍。
2.仿生结构赋予超强隔热性能:HCNFs密度仅6.86 mg/cm³,导热系数低至27.60 mW/m·K,优于安哥拉羊毛(29.98 mW/m·K)和羽绒(29.12 mW/m·K);其三维卷曲结构延长热传导路径,增强热辐射☢️散射,在-20℃下保暖值(CLO)达0.31 CLO/mm,为850蓬松度羽绒的2倍。
3.全生命周期环保优势显著:以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为原料的HCNFs在14项环境指标中全面领先羽绒,其中8项环境影响不足羽绒的5%(如水资源消耗降95%,土地占用减98%),且溶剂可回收利用,支撑绿色循环经济。
图文解析
图1. 湍流纺丝机理与可持续性优势
要点:
图1揭示了GHTS系统核心机理:高速气流撞击网格表面纺丝液膜形成正弦状纺丝核,网格诱导的均匀湍流(GHT)产生多尺度涡旋,通过拉伸-折叠动力学使纤维卷曲。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显示,Q准则涡量场呈现各向同性随机涡旋结构(Q>0区域),验证湍流强度。关键环境评估数据表明,PVB-HCNFs在资源消耗(如矿物稀缺性指标仅为羽绒的1.36%)、生态系统影响(淡水富营养化降低95%)和人类健康(致癌毒性减少98%)三大类指标中显著占优。生命周期评估(LCA)证明,HCNFs回收可进一步降低化石资源消耗60%,凸显技术闭环可持续性。
图2. GHTS设备设计与纤维成形机制
要点:
设备创新摒弃传统针头依赖,采用多孔纺丝滚筒实现连续化生产:滚筒旋转将纺丝液持续输入网格孔,与高速气流相互作用形成湍流射流。高速摄像显示,4×4网格阵列使湍流动能从0.27提升至2.29 m²/s²,溶剂挥发加速导致射流长度缩短60%,纤维直径减小至200 nm以下。多孔布局促进涡旋相互作用,SEM图像证实HCNFs呈现均匀三维卷曲(曲率>120°),而单孔SBS系统仅产生线性射流。网格结构使层流在穿过孔阵后转变为均匀湍流(图2h,i),为大规模制备奠定基础。
图3. 高曲率结构的热力学机制
要点:
HCNFs的隔热性能源于独特仿生结构:卷曲纳米纤维形成封闭/半封闭气穴(图3f),抑制空气对流并延长固体热传导路径。曲率-孔隙率模型(CNPM)量化揭示曲率角增至180°时,孔隙率从70%跃升至99.6%(图3c),X射线🩻纳米CT三维重建显示HCNFs孔隙率(99.60%)高于羽绒(99.41%)和安哥拉羊毛(97.76%)。Stark-Fricke模型预测材料密度为10-16 mg/cm³时导热系数最低(27.60 mW/m·K),实验数据完美吻合。压缩测试表明HCNFs抗压弹性卓越:80%应变下应力达276.45 kPa,为羽绒的5.7倍,液氮处理后仍能完全回弹。
图4. 超保暖服装性能验证
要点:
实地测试验证HCNFs服装的全面优势:在-28℃漠河环境中,8.9 mm厚HCNFs服装(图4a)与18.45 mm厚羽绒服保温性能相当,体温仅降1.88℃(31.60→29.72℃),而同等厚度棉服降温达4.56℃。暴风雪环境(-10℃)下运动测试(图4e)显示,羽绒服穿戴者心率飙升至170 bpm,而HCNFs组峰值150 bpm且5分钟内恢复至90 bpm(图4f)。防水透气性突破显著:接触角>135°,透湿率5,625 g/m²·d(羽绒的1.5倍),2小时人工汗液测试中HCNFs内层保持干燥,而羽绒服出现渗透(图4g)。六维雷达图(图4i,j)综合对比证实HCNFs在成本、可持续性、舒适度等维度全面领先。
总结与展望
本研究开发的GHTS技术通过仿生湍流控制成功量产高曲率纳米纤维,解决了传统保暖材料的环境污染与性能瓶颈问题。HCNFs凭借99.6%孔隙率和27.60 mW/m·K超低导热系数,在极寒环境中展现出两倍于顶级羽绒的保暖效率,同时通过卷曲结构优化实现透气防水功能的协同提升。生命周期评估更揭示其颠覆性环保优势——在水资源消耗、土地占用等8项关键指标中环境影响不足羽绒的5%,为行业树立新标杆。
产业化应用已证实其巨大潜力:HCNFs原料成本仅2.4万美元💵/吨(羽绒13万美元💵),且量产效率达单孔11.4 g/h,配合滚筒式连续生产实现吨级产能。服装测试中表现出的抗压弹性(80%应变276 kPa)和极端环境稳定性(液氮可恢复),为其长效使用提供保障。多功能拓展性同样突出,除保暖服装外,在油污吸附、海水淡化等领域展现应用前景。
未来研究需聚焦三方面突破:深化湍流参数与纤维曲率的构效关系,建立智能调控模型;开发生物基聚合物替代PVB,进一步提升降解性;整合人工智能优化生产工艺,实现能耗动态监控与回收体系升级。该技术有望引领下一代可持续隔热材料变革,推动纺织业向"零动物伤害、零污染排放"目标迈进。